他是中國古代帝王薄葬開先河者,卻成爲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

我國從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而他們的陵墓一個比一個豪華,一個比一個龐大,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卻是死後極簡陵墓的開拓者——曹操。

他是中國古代帝王薄葬開先河者,卻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


說到曹操大家耳熟能詳,關於他的七十二疑塚也人云亦云。可事實告訴我們他的墓找到了。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國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佈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程”個別學者例如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徐蘋芳、魏晉南北朝文學專家袁濟喜、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等,對曹操墓持有爭議意見,不過因質疑者大多非考古業內人士,所以不具有權威性。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據《三國志》等史料 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數百年後,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

他是中國古代帝王薄葬開先河者,卻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


曹操對自己的喪葬有明確“說法”,他死前一年多《終令》稱“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臨終前《遺令》中更是明確了要穿著平時衣服 入葬,不要珠寶陪葬。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禮和入殮的情況,交待了葬在鄴城之西,晉代文人陸機、陸雲作品中也有關於曹操喪葬情況的介紹。史書中司馬懿、賈逵等人的傳記裡有他們護送曹操靈柩到鄴城入葬的記載。

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卻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跡。因為簡單,使之在以厚葬為主的中國帝王喪葬史上“另起一段”。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只穿補過的衣服入殮。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這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孝莫重乎喪”“以孝治天下”的統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佔有慾望。曹操雖然引領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或也與此有關。他雖被視為奸雄之首,卻未能料到自己簡辦的喪事會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近1800年過去,還吸引著人們注意。


他是中國古代帝王薄葬開先河者,卻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