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榜樣陽高

脱贫攻坚 榜样阳高

圖為陽高縣友宰鎮易地搬遷項目,預計今年10月底可全部完工月底可全部完工,,年底搬遷戶可以入住新居。 本報記者 馮傑 攝

脱贫攻坚 榜样阳高

獅子屯鄉東雙寨村貧困戶賈國華正在查看西葫蘆的長勢情況。本報記者 馮傑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紮實工作,脫貧攻堅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完成!”這可謂是指出了脫貧攻堅的“七寸”所在。

實踐證明,凡是緊抓這個“七寸”不放的地方,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底氣就足、進度就快、效果就好,大同陽高縣就是一個典型的受益者。

陽高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屬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5年以來,該縣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決勝脫貧摘帽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從幹部出力、工作得力、群眾發力三方面入手,脫貧攻堅戰的各項工作蹄疾步穩——

作風建設:接地氣,動真格,講實效

“你在哪裡?”“在村給發個位置共享。”“為啥不駐村,說明原因?”……

今年以來,通過電話聯繫、微信位置共享等方式,對幹部駐村特別是夜間駐村進行隨機定期不定期檢查,在陽高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陽高縣委書記馮曉雷說:“今年是我縣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駐村工作看見的是駐不駐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心能不能沉下來的問題,是與群眾感情聯繫深不深的問題,更是能不能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做好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陽高縣推行並不斷完善了“五個三”和“入戶工作法”工作機制。

“五個三”,即三個絕不允許、三個一律、三個三分之二、三責同抓和三個一批。

三個絕不允許:絕不允許扶貧領域發生腐敗問題,絕不允許出現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絕不允許在脫貧攻堅決勝階段出現幹部退縮。

三個一律:沒有經過扶貧一線歷練的幹部一律不納入組織提拔範圍,脫貧攻堅中沒有幹出實績的一律不予提拔,駐村幫扶工作中只出工不出力、雨過地皮乾的一律進行組織處理。

三個三分之二:各級各部門2/3以上人員,包括班子成員都要派駐覆蓋到村,幫扶單位2/3以上的財力用於駐村幫扶,駐村幫扶人員2/3以上的時間精力都要放在常駐村真幫扶上。

三責同抓:落實駐村人員的直接責任,夯實派出單位“一把手”的主要責任,強化派駐鄉鎮的管理責任。

三個一批:在脫貧攻堅中表彰提拔一批經過歷練、成效突出、群眾滿意的幹部,鞏固提升一批“好苗子”、好乾部的能力水平,問責處理一批工作不力、問題突出、成效不實的幹部。

“入戶工作法”,就是全縣所有幫扶力量全部常態化做到“七個入戶”,即入戶工作、入戶幫扶、入戶對接、入戶落實、入戶走訪、入戶宣講、入戶督查,確保打通扶貧工作“最後一公里”。

實踐已經證明,陽高縣的這些規定不是掛在牆上讓人看的。

今年以來,陽高縣圍繞“五個三”機制落實情況共開展督查176次,提醒談話51人次,處理幹部35人;共提拔使用34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同時從縣直部門提拔9名幹部到鄉鎮從事脫貧攻堅工作,佔到同期調整幹部的73%。

與此同時,該縣各級幹部已累計入戶走訪2.3萬戶次,發現具體問題2780多個,已解決2400多個。像友宰鎮友宰村的貧困戶田述生,手裡1600多顆滯銷的鵝蛋,經過該縣科教局扶貧工作隊的宣傳和幫忙,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貨,僅僅兩個星期的時間,一下子就收入了6000多元……

當然,陽高縣為貧困戶解決的遠不止這些問題。但是,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他們的深度思考與探索。

攻堅方式:敢探索,重創新,顧大局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穩定脫貧,是包括深度貧困地區特別是像陽高縣這樣的國定貧困縣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方面,全縣因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致貧的貧困戶有8055戶19937人,佔建檔立卡貧困戶總人數的45.75%。

該縣的脫貧產業以蔬菜、杏果、畜牧養殖和小雜糧為主,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3.35萬畝,農業總產值達23.55億元。其中,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11.33萬畝(設施蔬菜總面積達到4.09萬畝),總產量51.27萬噸,總產值7.04億元;穀子、高粱、豆類等小雜糧種植面積25.6萬畝,產量達9600萬斤;仁用杏面積11.3萬畝,鮮食杏面積達5.8萬畝,鮮食杏產量3200萬斤,仁用杏產量963萬斤,總產值達3億元;全縣畜牧業產值達11.37億元。但是受自然和市場雙重製約,發展不穩、後勁不足,特別是該縣在公共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物流成本較高、配套產業相對缺乏,現有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短平快”的種養殖業存在面廣點散等方面的短板,導致了蔬菜、杏果、畜牧養殖和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不夠、附加值不高,形不成拳頭產品……

另一方面,全縣因病、因殘疾致貧的貧困戶是9451戶16688人,佔建檔立卡貧困戶總人數的38.3%。

對貧困地區群眾來說,產業發展是“造血”,防病治病是“止血”。從一定程度上說,精準扶貧,“攻城拔寨”靠產業發展,“安營紮寨”還得織密健康網。

近年來,面對脫貧摘帽的重大任務,陽高縣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精準扶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注重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互銜接,注重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有機結合,旗幟鮮明地把抓落實、促攻堅工作導向樹立起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6月19日,省委書記駱惠寧在忻州召開的全省攻堅深度貧困現場推進會上強調:“防範‘福利陷阱’和‘懸崖效應’……對貧困人口的幫扶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抬高標準、吊高胃口,針對非貧困人口特別是貧困邊緣人口,要統籌用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保障他們的發展權。”

針對這些問題,陽高縣專門出臺了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的獎勵辦法,拿出15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開始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以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素質為重點,年內要完成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4000人;不斷完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支持政策,綜合運用減免學費、教育補助、教育救助、助學貸款等政策措施,對建檔戶學生從學前教育到在校大學生進行全程扶持;積極推進健康扶貧雙簽約,深入落實“三保險、三救助”,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應保盡保。

此外,針對部分邊緣戶收入水平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比較相近,但沒能享受各種特惠政策,存在矛盾隱患的問題,陽高縣要求縣直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關注、關心邊緣戶的發展需求,在幫扶貧困戶的同時,在政策制定、項目安排上,向“邊緣戶”適當傾斜,把扶貧的春風吹向“邊緣戶”群眾。

而且在攻堅過程中,陽高縣更加註重:

——在產業幫扶上,既要做大“棚+杏”、用活“地和林”,也要發揮好各鄉鎮的比較優勢,解決好全縣產業發展大格局和因地制宜小特色的矛盾;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產業幫扶中存在的問題,堅持自主自願、合作社經營的原則,做到分棚到戶、分樹到戶、股權到人,解決好單家獨戶和合作社之間的矛盾。

——在鄉村提質上,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讓群眾參與進來,在投工投勞中獲得合理收入。

——在村級組織建設和農村治理上,讓村級組織強起來,農民夜校火起來,大喇叭響起來,不斷更新播放內容,加大科學技術、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普惠政策的宣傳力度。

同時,鼓勵創辦鄉村集體企業,壯大鄉村集體積極實力。截至目前,全縣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的村已達249個。像該縣的大泉山村利用紅色資源,通過出租集體房屋、土地,發展紅色旅遊,壯大集體經濟,每年可為集體增收6萬元……

穩定脫貧,產業發展是基礎。有產業帶動,脫貧人口才能持續增收,易地搬遷才能搬得出、穩得住。但是,脫了貧如何穩得住,這更是陽高縣在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經常思考、持續實踐的一個現實問題。

馮曉雷說:“我們要通過多產業發展,實現有意願的貧困戶每戶至少有兩項產業覆蓋。”

脫貧基礎:多元化,產業化,謀長遠

6月22日,在鰲石鄉寒富蘋果套種中藥材特色扶貧產業園內,亂石村村民宋喜亮正在忙碌著:“過去我只種玉米,一年忙碌下來,也收入不了多少錢,種植中藥材,去年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隨著寒富蘋果進入盛果期和中藥材產量的增加,收入會越來越多,日子會越來越好!”

鰲石鄉以產業扶貧為依託,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套種中藥材產業,通過流轉、調換等方式,集中了近2000畝耕地,改種寒富蘋果,並結合本地土壤、氣候等條件,選種黃芪、黨參等中藥材,形成了寒富蘋果套種中藥材的立體種植模式,果林空間得到科學合理利用,實現了果樹與藥材的互促互利……

陽高縣縣長丁國華說:“我們堅持現行標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把握精準、公開、入戶這三個環節,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弔高胃口,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繫好扶貧第一粒紐扣,保證把脫貧攻堅的過程做精準做紮實。在產業幫扶上,不僅做到了精準到村到戶,而且實現了可持續能致富。今年包裝實施的10個農業產業化項目、4個龍頭企業項目的帶動輻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壯大“棚+杏”,用活“地和林”,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4+N”扶貧產業模式。“4”即設施蔬菜、杏果、全產業鏈生豬養殖、旱作農業(小雜糧)產業;“N”即黃花、特色養殖、中藥材種植、光伏產業……是陽高縣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特色。

目前,全縣12個鄉鎮已建成9個設施蔬菜園區、5個千畝杏果經濟林園區、2個千畝黃花產業園區、6個千畝中草藥基地,發展西門塔爾牛、黑土豬、絨山羊等特色養殖1.2萬頭(只),發展小雜糧等旱作農業2萬畝。而且,到脫貧期末要實現:

——綠色蔬菜產業,全縣戶均1個蔬菜大棚,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其中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

——特色杏果產業,全縣實現人均1畝杏果的目標。

——優質雜糧產業,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雜糧平均畝產達800斤以上,優質率達到80%以上,商品率達到50%,加工轉化率達到60%。

——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精深加工企業20家,尤其是杏產業,要加快形成杏醬、杏罐頭、杏幹、杏果、杏仁、杏脯、杏脂油加工的產業體系。

……

與此同時,該縣特別注重大企業大項目對產業的帶動,經過積極爭取對接,與正大集團合作建設新型農牧食品產業綜合開發項目,可帶動6000戶貧困戶長期獲得資產性收益和工資性收入;與北京新發地、海南佳偉農業集團建設千畝高品質蔬菜種植產業園區,可帶動1200戶貧困戶種植增收……

此外,在實施易地扶貧移民搬遷的過程中,陽高縣嚴格按照“搬遷未動、產業先行”的思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同步配套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做到搬遷點建在哪裡,配套產業就跟進到哪裡。針對不同的安置點,因地制宜地配套了設施蔬菜產業園區、林藥套種產業園區、旱作農業小雜糧基地、黃花產業園區,給搬遷戶吃上了“定心丸”。

“政府幫咱建了新房,又給建起了蔬菜大棚,光這頭茬尖椒就賣了2000元,甭提有多高興了!”龍泉鎮花苑新村易地搬遷戶康巨英說。

據介紹,陽高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易地扶貧搬遷房屋主體工程於去年10月底全部竣工,共新建移民安置房6259間,11月15日前實現分房到戶,涉及搬遷人口3296戶8030人,預計今年7月底入住。二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個安置點,預計今年10月底實現分房到戶,11月底搬遷戶全部入住……

可以看出,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陽高縣在努力補齊農村產業發展基礎,鞏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換句話說,陽高縣“瞄的是貧困戶,謀的是鄉村振興,圖的是大發展。”

振興鄉村:大手筆,真投入,好未來

——出臺印發了《陽高縣2018年鄉村環境提質工程實施意見》和《陽高縣實施鄉村環境提質工程資金和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聘請了中國鄉村建築設計院,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突出重點集鎮、重點景點,按照提檔升級一批、改造達標一批、保證基本一批進行分類改造提升;

——大同市裡已經切塊安排了2億元,該縣也將拿出1.1億元,作為資本金撬動國開行貸款4.5億元,緊扣脫貧攻堅,圍繞“水、電、路、網、房”等貧困縣退出的14項指標,保基礎、保基本,補短板,實施好鄉村環境提升工程;

——對全縣72個因“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貧困自然村實施整村搬遷生態修復。同時,還結合脫貧攻堅實施了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推進移民搬遷舊宅基地和農村廢棄院落騰退復墾,已經拆除整村33個、新增耕地1000畝,下一步還可以拆除39個村;

……

很顯然,陽高縣已經把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融入到具體的脫貧攻堅計劃和行動之中了,已經在努力統籌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6年以來,陽高縣立足縣情實際,確立了“356”發展思路,即突出脫貧攻堅、生態建設、開放創新“三個重點”;建設富民生態、新型工業、綠色農業、康養旅遊、和諧宜居“五型陽高”;著力在生態有為、工業新型、農業綠色、康養培育、和諧宜居、全面從嚴治黨六個方面實現新提升。

這意味著陽高縣的鄉村振興獲得的助力將會越來越多。

有這樣一種說法:“脫貧攻堅是一個基礎,鄉村振興則是一座高樓;脫貧攻堅是一個點,鄉村振興則是一個圓;脫貧攻堅是一條小溪,鄉村振興則是一片大海。”

很顯然,陽高縣誌在後者。

據介紹,該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936戶43569人,其中已脫貧14195戶32041人,未脫貧5741戶11528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22.1%降到4.9%;貧困村118個,已退出79個,剩餘39個。

今年,陽高縣計劃完成1.01萬貧困人口脫貧、剩餘3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的預脫貧任務,成為大同市3個首批要實現脫貧摘帽的貧困縣之一。

詩人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如今,這樣的生活在陽高縣正在成為現實,只不過面朝的不是“大海”,而是“青山綠水”。

本報記者 楊曉明 雷清明 通訊員 史亮

這裡雲朵漫天,這裡生機盎然

記者手記

天藍得有點不像話,雲白得有些太過分。

當你踏上陽高縣這片土地的那一刻,你定會有這樣的感受。

當你行走鄉間田野,將目光從那誘人的天空轉到這片廣袤的大地時,一定會感受到生機盎然的內涵:

你會看到成排的易地移民搬遷新居,會看到成片的新型塑料大棚,會看到大棚裡的小媳婦、大嬸嬸們頭戴涼帽,臂挎柳筐在忙著採摘蔬菜:這些大棚一年可種植兩茬蔬菜,每棟塑料大棚毛收入可達一萬元,純收入在5000到7000元左右。

你也總會看到一群忙碌的人:張守山、王文虎、王春青、秦潤才、王海清、張興、何昌海、劉兆華、尉武華、曹立峰……

他們都是人民的公僕,為了一項共同的事業——脫貧攻堅,長年奔波在外,或在田間地頭、或走村入戶、或在項目施工工地現場辦公,推動工程進度,總在想法把事情辦在前頭:

——龍泉鎮黨委、政府牽頭組織種菜能手,巡迴各村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讓搬遷貧困戶掌握種植設施蔬菜的一技之能。同時,在國家安監總局扶貧工作隊的聯繫下,同海南佳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蔬菜銷售合作協議,為大棚菜找到了“好婆家”。

——古城鎮黨委、政府主動和大同市北方四季牧場對接,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在趙石莊、上辛莊等7個村實施分散代養黑土豬項目,建立中華黑土豬養殖脫貧基地,使64戶15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與山西合創集團、貧困戶三方多次協商溝通,達成了“政府融資、企業代管、貧困戶分利”的發展西門塔爾肉牛養殖經營方式,扶持357戶669口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

也正因為如此,你總會聽到貧困戶們這樣的心聲:

“鞭子打也趕不走了,屋頂都能給掙錢,光伏發電租的每戶人家的三間房頂一年就是780元。”富平移民新村搬遷戶王永林說。

“這個西紅柿大棚的收入,比我種30畝玉米的收入還多。”賀塔村的睢剛說。

“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這輩子想都不敢想能住上水電暖齊全,寬敞又亮堂的大瓦房!”東營村的秦愛說。

“姑娘要嫁人了,我想讓她從分好的新房子裡出嫁。”友宰村的魏進說。

……

生活是如此美好!在此,我們當向這些付出無數辛勞的人們致敬!

雷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