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廠傻眼了!浙江龍盛上半年淨賺24個億,同比增長120%到140%

龍盛賺翻了!本土染料龍頭的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月4日晚間發佈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8年上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

淨利潤22.29億元到24.32億元,同比增加12.16億元到14.19億元,同比增長120%到140%。

浙江龍盛預計2018年上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7.65億元到19.6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7.85億元到9.85億元,同比增長80%到100%。

印染廠傻眼了!浙江龍盛上半年淨賺24個億,同比增長120%到140%

浙江龍盛表示,報告期內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一)公司主營業務中,中間體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行業壁壘較高,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呈現量價齊升的趨勢;同時染料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也有較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企業因環保安全問題停產、限產,直接導致染料供應緊張。

(二)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準則22號(修訂)、準則23號(修訂)和準則37號(修訂),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在2018年上半年度增加較多,主要來自公司間接持有的XiaojuKuaizhiInc.(小桔快智公司即滴滴出行)、寧德時代、藥明康德以及在美國上市的BilibiliInc.(嗶哩嗶哩公司即B站)的股份公允價值增加較多,從而提升上半年度業績。

浙江龍盛此前曾表示,今年以來蘇北地區的環保檢查,該地區分佈著不少染料和中間體生產企業,停產自查、檢查將導致供求關係更加緊張,供給端大幅度下降,市場將消耗庫存,這是今年染料行業基本的趨勢。染料行業未來更加安全、綠色、生態、智能,特別是現行條件下,政府部門環保的剛性要求很多企業是無法達到的,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市場環保條件下、在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下,對公司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態勢。

浙江龍盛高管認為,染料的價格可以從三方面考慮,第一是成本的剛性增加,第二是供需關係,第三是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這三個因素構成染料價格總體上升向好的態勢,而且這個趨勢可以相對持久。

東興證券分析師廖鵬飛介紹,受益於下游印染出現拐點帶來的需求增加,以及龍頭控制力增強而帶來的行業雙重利好。本次染料行業自2017年年底進入景氣提升週期,甚至在2017年12月出現了罕見的淡季漲價。從2017年11月至今,兩大標杆產品分散黑ECT300%、活性黑WNN200%的成交價分別從2.6萬/噸上漲至4.9萬/噸(漲幅為88%),2.5萬/噸上漲至3.4萬/噸(漲幅為36%),而一些品種如豔藍2BLN、翠藍S-GL的價格更是已經翻番。

分散染料行業高利潤成因簡析

在染料產業鏈條中,染料生產工廠方面佔據著絕對優勢,即便面對下游印染客戶,印染廠雖然作為甲方,但在整體的市場磋商中,仍然難以取得絕對性的優勢地位。

印染廠傻眼了!浙江龍盛上半年淨賺24個億,同比增長120%到140%

合成染料工業的主要上游原料為是有路線的純苯、苯胺等產品以及煤化工路線的工業萘和蒽醌等產品,同時作為輔料也會用到無機化工品中的鹽酸、硫酸、純鹼等。在染料生產中的合成反應流程,需經過芳烴——中間體——染料的加工過程,其中中間體合成染料的過程汙染較小,反而原料到中間體的反應會產生較大的汙染。因此國內染料生產企業中,僅有少數大型企業配套部分主要染料中間體裝置,更多的企業選擇外採所需的染料中間體。

染料中間體生產企業多屬於苯、萘深加工企業,企業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產能較分散,競爭激烈,在與下游染料工廠尤其是大型工廠商談中話語權較低,主流染料工廠給出的長約合同採購價格較為穩定,既保證了染料中間體企業的利潤空間,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間體價格大幅暴漲導致中間體項目上馬集中的現象(染料中間體生產工藝為小產能間歇性工藝,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就下游印染企業來說,染廠在與染料廠商協商中議價能力較低,同時染料在印染生產成本中佔比較小,且染廠多采取來料加工模式,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染費,可將因染料價格波動造成的成本增加轉移至下游面料企業。在染料產業鏈條中成本傳導較為順暢,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染料工廠在染料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議價的砝碼依舊向染料工廠傾斜,這也是目前大型分散染料工廠毛利潤率能維持在50%附近的最主要的原因

來源│第一紡織網 浙江龍盛 印染學習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