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坐落於古都南京。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學風優良、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一流學科),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之一。

歷史沿革

中國藥科大學的前身為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制),始建於193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建校初期,抗戰爆發,學校初遷漢口,復遷重慶,精研學術,哺育英華。1946年回遷南京。1952年,齊魯大學藥學系和東吳大學藥學專修科併入學校,成立華東藥學院。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為南京藥學院。1986年與籌建中的南京中藥學院合併,成立中國藥科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學校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整體劃轉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蘇省藥科學校併入學校。2017年9月,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一流學科)。

80多年來,中國藥科大學秉承“精業濟群”的校訓精神,以“培育藥界精英、研發普惠良藥、貢獻幸福生活”為使命,堅持“學術第一、師生為本、共生共贏”的理念,興藥為民,榮校報國,努力成為“全球最受尊敬的藥學高等學府”。存心以仁,任事以誠,興藥為民,榮校報國,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了獨特的治校品格,現已發展成為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辦學規模

基礎設施學校全日制在校生16144人,其中本專科生11833人(本科生11109人,專科生724人),研究生3976人(碩士3199人,博士777人),留學生383人。

學校現有玄武門、江寧2個校區,佔地近2200畝。建築面積近5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27.98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3.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0.3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8.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55萬餘冊。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了眾多知名的藥學專家。在職教職工1653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學科教師901人,輔導員7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佔91%;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7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18人;博士生導師185人,碩士生導師210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千人計劃”入選者2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34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江蘇省教學名師7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

學科專業

在歷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學科評估中,藥學、中藥學學科排名始終名列前茅。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藥學學科位列第一檔。現有藥學、中藥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藥學、中藥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可在23個專業接收博士後人員。現有藥學碩士、中藥學碩士、工程碩士(製藥工程領域)、應用統計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等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藥學一級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所覆蓋的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等6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中藥學一級學科為江蘇省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其中中藥化學二級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學科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藥學、中藥學、藥物生物技術與生物製藥3個學科獲“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化學、工商管理學科為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培育)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

2017年,我校藥理與毒理學、化學、臨床醫學3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最新數據顯示,我校藥理與毒理學學科排名跨入全球前1‰,標誌著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在最新公佈的自然指數排名中,我校排名位居內地高校第44位。在上海軟科發佈的2017年ARWU大學學術排名中,學校藥學學科位列全球第51-75位。在2017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學科排行榜,我校藥物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第三位。在2017USNews藥理學與毒理學專業學科排名中,我校位列全球第40位。在臺灣大學世界大學排名中,我校藥理與毒物學排名全球第31位。根據2016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發佈的指標,2016-2017年中國藥科大學的藥學、臨床藥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等7個學科,均位列全國第一。

學校下設13個院部系,現有25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高職)專業。藥學、藥物製劑、藥物化學、中藥學和生物製藥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藥學、中藥學、生物製藥、藥物製劑和藥事管理專業被評為“十三五”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項目;藥學類、中藥學類、生物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專業以及製藥工程專業被評為“十二五”江蘇省重點專業;藥學、藥物製劑、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生物工程、生物技術與製藥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臨床藥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藥事管理與英語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在25個專業中,獲得省級以上專業類建設立項或榮譽的專業累計19個,佔招生專業總數的76%。

近年來,學校建立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服務平臺20餘個,構建了技術轉移中心、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有機結合的成果轉化協同體系。先後為全國500餘家企業的1650餘項新藥和新制劑提供了關鍵技術服務,項目總金額超過8.5億元,2項技術轉讓單項合同經費突破1億元。研發出包括鹽酸關附甲素、愛普列特、依達拉奉、銀杏內酯注射劑、伊立替康、長春瑞濱以及英太青等在內的一類創新藥物、新制劑81個,成果轉化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300多億元,成為推動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教學成果

學校實施融合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致力於造就未來藥界精英。現為教育部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中國藥學會藥學教育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 、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單位、全國藥學繼續教育聯盟組長單位、國家藥學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議組長單位。學校大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教學成果,在我國高等藥學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了示範和輻射作用。2000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是全國唯一連續三屆蟬聯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高等醫藥院校。2014年,學校3項教學成果榮獲第七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囊括了本屆藥學教育類教學成果獎所有獎項。

學校先後為我國高等藥學教育改革提供理論研究和實踐範本。率先開展“基礎藥學理科基地研究型人才”、“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校企聯合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卓越製藥工程師教育計劃”、“藥學服務型人才”等多種特色鮮明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並在國內外藥學教育領域廣泛交流。

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體系被多所藥學院校學習借鑑。獲得國家精品開放課程10門(其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上線中國大學MOOC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3門、江蘇省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38門次;編著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種,入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1種。

學校是首批獲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資助的高校之一。學校是唯一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醫藥院校。現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礎藥學點)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醫藥點),獲批建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現有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2個校外實習基地。所有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均為省級以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紮實推進研究生培養工作,加強學術道德規範建設,重視學位論文質量,研究生人才培養成果豐碩。

交流合作

學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藥學學科外國留學生、進修生和高級訪問學者的基地,也是接受華僑、港澳臺地區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先後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比利時、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7所學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議,同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上的聯繫,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臺灣大學等一批港澳臺地區高水平院校有著緊密合作。為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和進修生。

近年來,學校留學生人數大幅增長,已建立起面向留學生的“本-碩-博”貫通的全英文授課體系。2014年,學校與英國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合作舉辦藥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批准。學校先後與美國天普大學開展本碩連讀項目;與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開展本科雙學位項目;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羅格斯大學、聖約瑟夫大學、英國德蒙福特大學、日本長崎大學開展本科生交流項目;作為“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項目聯盟高校與美國多所州立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意大利、丹麥等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文化交流活動。

學校牽頭瀋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藥學院、復旦大學藥學院以及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與美國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建立中美藥學院校藥學教育聯盟,共同實施由國家留學基金委支持的“中國臨床藥學師資(Pharm.D.)培養項目”。與美國、加拿大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達成協議,聯合實施Pharm.D人才培養。

受國際藥學聯合會和中國藥學會委託,由中國藥科大學承辦的“全球藥學教育會議” 於2016年召開。這是目前為止在國內召開的最高規格的藥學教育國際會議,來自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中國藥科大學參與起草《全球藥學教育南京共識》等綱領性文件,向國內外專家展示我國藥學教育的發展歷程。

學生就業

在80多年教學探索中,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除了專業理論課與實驗課開設比例較高外。學校還加大了第二課堂等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得到了全面的鍛鍊。畢業生因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就業率連續多年蟬聯江蘇省高校榜首,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屆、2016屆本科生就業率位列教育部直屬高校第一名。

80年來我校培養了10萬多名高素質的藥學專門人才,一大批學術棟樑、行業領袖和政界精英在衛生保健事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先後走出了10位兩院院士。如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我國中醫藥界的一代宗師,著名中醫中藥學家葉桔泉;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學制藥、藥物化學專業創建人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彭司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生藥顯微鑑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藥學家徐國鈞;中國科學院院士,為我國“兩彈一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有機化學家袁承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醫藥工業現代化生產技術開發的先驅者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沈家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中藥生物技術的開拓者,著名中藥生物工程專家胡之璧;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藥物代謝動力學家王廣基;德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病理學專家來茂德。成功研製出3個意義重大的創新藥物的著名藥物化學家謝晶曦;著名生藥學家和本草學家謝宗萬;我國甾體藥物研發領域開拓者之一,著名藥物學家廖清江;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執業藥師,著名藥劑學家劉國傑;我國藥物分析學科的主要倡導者,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安登魁等。

發展規劃

2013年,學校開展轉型發展大討論,形成了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全校共識。在學校第九次黨代會上則進一步明確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36年建校一百週年之際,將學校建成國際知名的,以藥學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學校將未來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實施“三步走”戰略。“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年至2026年):強基礎、上水平階段;第二階段(2027年至2036年):揚聲譽、創一流階段。“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14年至2018年):夯實研究型大學基礎;第二步(2019年至2026年):步入研究型大學行列;第三步(2027年至2036年):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今天的中國藥科大學,正朝著建設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努力邁進。

優美藥科大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省名校: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藥科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