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近几天,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空姐乘坐顺风车被害”的消息,更多的关注点集中从空姐遇害-涉世车主自杀到现在对滴滴平台的谴责。给我的感觉,更多的键盘侠们只是顺延“侠义情绪”的发泄途径罢了。如果是为了给“空姐”父母造势,通过互联网的关注度,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那么现在这个势头也已经够了,剩余的问题,被害者父母有能力自己解决,而不再需要我们隔着屏幕的,来自四海八荒的“出谋划策”了。

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但是通过此事的发酵,影射出来的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注意。

以下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不反感各种网约车平台。

无论是滴滴,还是被滴滴收购的uber(优步),又或者是神州和其他的网约车平台。

原因嘛,其实大部人都应该有同感。各地区虽然人口和出租车比例不一样,但是应该都有遇到“打车难”、“出租车绕路”、“出租车欺诈外地人”、“出租车脏乱差”、“出租车挑活儿”等等的问题。

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而网约车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一现象。选择多了,有竞争才有进步。当然,我不否认网约车带来的安全隐患。所以。网约车起步的时候,一次都不曾用过平台约车,偶尔一次,也是预约出租车。因为担心网约车资质不全,司机情况、车辆问题等。

第一次接触网约车是在在滴滴和Uber刚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那时候,其他的地方不太清楚,在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出租车曾有半数以上罢工抗议。那几天,真的,从来不用网约车的我,只能通过网约车上班,因为打不到出租车。所以在出租司机们的“鼓励”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维持三天的出租车罢工最终被压了下来。

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从那时候开始接触网约车,当时觉得顺风车不错,恩,就是滴滴现在整顿一周的子类。当时上班的单位和家里的路程,出租车的费用在21-24之间,顺风车的费用在一半左右,而且,上班的时间差不多,每天都能打到车,不用经历早高峰的“心惊胆战”;每天还能省下来一半的费用。

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之后,还是回归到打出租车的大军中。原因无非几点:网约车当时尚未“正轨”,大部分车只有交强险;司机技术不一,车的质量不一。都是安全隐患。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就是,我是女孩,网约车的司机大部分都是男的。最终导致我回归出租车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司机的“轻佻”,意识到危险。

随后工作在外地的一个二线城市,海滨城市。当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出租车真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次和本地同事一起打车到目的地总是比我自己打车省钱。后来一点点熟悉当地的路之后,发现,司机绕路。听说是因为我的“外地口音”。实在没有办法,海滨城市的口音,一般人短时间没有办法正宗。反倒是叫了两次网约车,师傅的素质都比较不错。然后白天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用网约车,基本上告别出租车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做个案例的对比反馈。每个行业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出租车行业有,滴滴也有。那么在现在网约车已经“成形”并越来越能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怎么在叫车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一、规避风险。

1、单身的女性,最好不要单独叫网约车;

2、娇媚妖娆的女性尽量不要单独叫网约车;

3、夜晚最好不要叫网约车。

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人再如何进化,还是会有冲动等情绪,司机更多是男性,雄性的特性。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社会环境有比较特殊,浮躁。所以姑娘们如果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安全,尽量朴素着衣。

二、确认信息

1、叫车后电话联系司机的时候确定车型及车牌号,严词,与所叫车辆信息一致的乘坐,不一致的不坐。

2、如单独乘坐或者距离较远,将车辆信息保存发送给亲友。

这个过程很多人不理会,但是真的非常重要。通常信息不符的车辆是“套牌车”、“下线车”或者其他“问题车辆”。这种车本身就是属于“黑车范畴”,危险系数会大大增加。滴滴取消订单原因中有一条选项便是“与所叫车辆信息不符”。

三、风险自救

1、察觉到危险信息之后,尽量在事情未发生前离车;

2、危险发生后,尽量稳定对方的情绪,不要刺激到对方,以致于其冲动带来更大的危险;

3、谨记一点,生命最重要。

人在有犯罪欲望的时候,通常情绪起伏波动较大,他们自己也会矛盾,恐惧。这时候自救者要做的是尽量稳定住对方的情绪,情绪稳定住之后,通常会理智战胜冲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什么,都是身外之物,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先保护好自己。

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空姐-我们怎么规避类似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