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爲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為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鰲拜,清初權臣,早年戰功赫赫,歷事三朝,順治皇帝遺詔任命的輔政大臣,在輔佐年幼的康熙期間,鰲拜集團權勢滔天,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嚴重的威脅到皇權,最後被康熙革職抄家。讓人意外的是,康熙皇帝對如此權臣卻沒有下必殺令,而是關起來任其慢慢老死,理由是鰲拜對前兩任皇帝事忠並且有戰功。戰功切不論,康熙不殺他其實是因為鰲拜是遏制多爾袞野心並保證順治一脈坐穩江山的主要功臣。

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為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皇太極去世的時候,鰲拜先是支持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但因為豪格自己不小心被多爾袞抓住話柄導致失去繼位資格,於是多爾袞就做好準備自己上位,當各主要勢力爭論不下時,又是鰲拜帶領效忠皇太極的一批兩黃旗將領攜手以武力威逼多爾袞並表示:"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最後逼得多爾袞不得不讓步,同意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這才有了順治皇帝。

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為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在多爾袞攝政期間,由於鰲拜不阿附多爾袞,堅決效忠順治皇帝,所以遭到多爾袞集團的殘酷打擊迫害。

順治五年二月,鰲拜隨征討張獻忠大西軍的豪格大軍凱旋迴京。沒多久就被捲入多爾袞集團陷害豪格的案件當中,三月,貝子屯齊告發鄭親王濟爾哈朗當年擁立肅親王豪格、後又包庇豪格的種種罪狀。鰲拜諸人謀立肅親王之事也被同時告發。多爾袞藉此事興起大獄,嚴訊諸人。最後,鰲拜以欲立豪格、與諸人盟誓等罪名論死,得旨"罰鍰自贖"。四月,侍衛廓步梭又告發鰲拜在皇太極死時"擅發兵丁守門",再次論死,改革職為民,得旨免革職。鰲拜雖以大功凱旋,在短短數月間卻被論死兩次,可見其所受打擊之嚴酷、境遇之窘迫。

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為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順治七年七月,多爾袞生病,暗示貝子錫翰,想請順治帝親臨探視自己,錫翰遂秉承其意"請駕臨幸",多爾袞卻又以"違令瀆請"罪之,並追究鰲拜包庇之罪,論死,後改免死罰贖、降爵。從順治五年到順治七年,短短兩年時間,鰲拜有功無賞、無罪受罰,三次論死,備受打壓。幸虧沒多久也就是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病死,否則鰲拜估計遲早被多爾袞搞死。

康熙不殺鰲拜是酬其功,因為沒有他的抗爭大清早就是被多爾袞的了

綜上所述,鰲拜做為滿清"天子自將之師"兩黃旗的重要將領,不但在皇太極時期戰功赫赫,更是在順治登位時有擁立大功,又因為忠心順治敢於和權勢滔天的多爾袞鬥爭多次遭受殘酷打擊,多次被論死。即使如此險惡環境下,鰲拜依舊沒有迎合多爾袞,正是由於有以鰲拜為首的兩黃旗將領堅持抗爭,才使得多爾袞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廢掉順治,而沒有順治皇帝就沒有康熙皇帝,所以康熙在議罪鰲拜時,念及鰲拜擁立和保護順治的功勞,力排眾議,最終只是囚禁而沒有殺他。

一家之言,和諧探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