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武王伐紂

姬昌逝世後,其子姬發繼位,為周武王,有姜子牙做他的師,周公做傅。

過程:一、孟津觀兵

周武王九年,姬發自稱太子發,以姬昌的名義伐商,姬發渡黃河,船到河心,有白魚跳進他的船中,姬發俯身拾起用來祭祀。

渡過河之後,有一個火團從天而降,落在姬發的屋頂上,凝固成烏鴉狀,它的顏色是紅的,降落時聲音轟隆隆的響。

當時,不約而同前來盟津會盟的諸侯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伐紂了。”姬發說:“你們還未知天命,現在還不行。”所以班師回來。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二、誓師伐紂

帝辛日益昏亂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前1045年),帝辛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這時武王姬發發覺攻打商的時機即將到來,向所有的諸侯宣告說:“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討伐。”

周武王在軍中作誓師報告。誓詞中指出了商紂王的五大罪過:一大罪好色成性,輕信寵信的婦人讒言;二大罪對天地不敬,破壞國家法律制度;三大罪殺害與疏遠自己的親族;四大罪不遵守國家禮樂制度,製作淫詞豔曲;五大罪不顧百姓死活,只為取悅寵信的婦人。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三、牧野大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聯軍於2月26日佈陣未完就下了雨,史稱聯軍共有“六師”。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然而商紂王的軍隊都出兵打仗了,商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可以破敵,而且也沒有可用的戰車,單靠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正銳。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逸周書·克殷》記載 :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衝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

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帝辛既然強迫這些奴隸和戰俘上戰場,自然會在後方以親信部隊押送,防範他們反叛或逃跑。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少量忠心的禁衛軍,是帝辛手中最後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眾在周軍的強大沖擊下慌不擇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後方精兵的阻攔。

好漢不敵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武士也陣腳不穩。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面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

再加上身後聯軍的戰車、甲士、步兵一層層的進攻,帝辛的最後一道陣線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馬加鞭,逃離戰場。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商軍殘餘的抵抗仍然持續了一天,但已無力挽回局面。帝辛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紂王雖落敗,不過歷史上對他評價不一

自春秋以來,子貢、孟子、朱熹等歷史人物都給予了帝辛肯定的評價。著名的史學家郭沫若更稱讚帝辛:“統一神州肇此人。”

毛澤東:“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歷史奉獻

紂王在位52年,他叱吒風雲征戰八方,開創了華夏統一的基業。

在治國方面,紂王勵精圖治,推行改革,興利除弊。他繼位後廢除了殺戳奴隸和俘虜的舊制,讓他們發展生產,為國家創造財富。紂王還積極推廣使用耕牛,開展集體生產,普及雍土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先進的耕作技術。

紂王統治時期,中國的文字、音樂、天文、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發展,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牧野大戰,商朝落敗,一代君王是否就成了笑話?

紂王有功有過

  史家多有褒獎

  千百年來,人們普遍認為紂王是個不可救藥的一代暴君,把他等同於洪水猛獸來看待,一提到他便很自然地想到“助紂為虐”這個成語。

在淇縣,流傳至今的許多民間故事與一些真假參半的殷商遺蹟列出了紂王的種種罪狀,如摘心臺、肉林酒池、折脛河、鹿臺等等以及它們的故事。

  然而,自春秋的端木子貢開始,歷代不乏有識之士為紂王鳴不平。有人認為,紂王是一位胸懷大略的卓越政治家,他曾讓搖搖欲墜的殷商王朝扭轉乾坤並且一度處於中興時期。

紂王世世代代遭人唾罵,大概是應驗了“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句話,將紂王極盡妖魔化,。

《封神演義》對紂王的描寫更是空穴來風,有悖於歷史事實。紂王是個巨過掩功的歷史人物,從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來看,應該說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貢獻的帝王。

  早在春秋時代,孔子的高徒子貢就說:“殷辛之過假於夏桀之過也”,“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認為,紂王不像夏桀那麼壞,討伐紂王的人害怕壞名聲落到自己頭上,所以極力宣揚自己而詆譭紂王。

孟子也認為紂王“故家遺俗,流風善政”。宋代大學者朱熹說齊國“民苦虐政之甚,異於紂王之猶有善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