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廣大狄傑仁!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狄傑仁的破案能力描繪得神通廣大,簡直沒有難倒他的案子,事實上狄仁傑也是極其聰明睿智的。要說他的事,必然也要帶出他的主子武則天,畢竟李治在位時並沒有多器重狄仁傑,而是武則天真正開始重用他。

神通廣大狄傑仁!

(圖片源自網絡)

要說兩人的關係,一些基本情況是:他們兩個人老家都是山西的,並且兩人的年齡只相差6歲,相似的年紀讓他們多了一份對人事物相同的理解,很多時候都能說上話。

神通廣大狄傑仁!

(圖片源自網絡)

他們兩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是在武則天登基後重用狄仁傑之時,狄仁傑為人剛正不阿,但是做事講求方法,從不硬碰硬,關鍵是能猜透武則天那顆縝密的心。除此之外,狄仁傑一心為主,忠心耿耿,這些都被武則天看在心裡。

神通廣大狄傑仁!

(圖片源自網絡)

武則天情緒不定,難以捉摸,大多數人不敢招惹她,狄仁傑每每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都會多次勸解,耐心的和武則天說道,對其感知以情動之以理,以至於到了後期,武則天一有什麼拿不定的主意就去找狄仁傑商量。可見兩人君臣的關係有多麼不一般。

神通廣大狄傑仁!

(圖片源自網絡)

舉個例子,武則天傳位的事情長久都拿不定,經過狄仁傑的多次攀談,武則天才放心的傳位給李顯,這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這多虧了狄仁傑。

神通廣大狄傑仁!

(圖片源自網絡)

當狄仁傑死後,武則天悲痛不已,武則天喊出:“朝堂空矣”四個字,她身邊明明還有眾多大臣,她卻視而不見,認為狄仁傑沒有了,她身邊就沒有真正理解她,懂她,為她分憂解勞的人了。武則天真的把狄仁傑當做知己好友來看待了。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