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第28節:應付股利|資產負債表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第28節:應付股利|資產負債表

【釋義】

應付股利,是指企業分配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應付股利”項目反映期末企業應付未付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該項目應根據“應付股利”賬戶的期末餘額直接填列。

【來源】

應付股利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上市公司普通股股利。

2、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少數股東的股利。

3、劃分為權益工具的優先股/永續債股利。

4、股權激勵限售股股利,及其他限制性股票股東股利。

5、其他。

【拓展】

拓展一:仔細閱讀“應付股利”的財報註釋。

一般在財務報表註釋中,“應付股利”註釋中應該披露如下信息:

1、應付股利列示。含各類應付股利,及期初和期末餘額。

2、其他說明。包括重要的超過1年未支付的應付股利,應披露未支付的原因。

拓展二: “應付股利”的其他資料。

1、由於企業的資金通常有投資者投入,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的利潤,在依法納稅後,還必須向投資人分配利潤。而這些利潤在應付未付之前暫時留在企業內,構成了企業的一項負債。應付股利屬於流動負債。

2、“應付股利”科目,僅記錄企業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至於股票股利,如“10股轉增10”等,則不計入該科目。

3、年報中,上市公司宣佈分紅與資產負債表應付股利的關係。

(1)年報中,上市公司宣佈的分紅,是對次年執行的分紅方案,故該方案的分紅金額不會顯示在當年度的應付股利中。

例如,某上市公司在2016年年報中宣佈對股東分紅2億,可這只是董事會的提議,還需經過股東大會審批。假如在2017年5月,這提議由股東大會審批通過後,那麼此時該分紅金額才會記錄在2017年財報的應付股利中。但是,該分紅一旦執行完畢,就是把錢分下去了,那應付股利的金額就會等同扣除。

(2)年報中的應付股利,往往顯示的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少數股東的股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分紅,由專門的交易系統劃撥,分配是非常快的,且一般在年內執行。但是,子公司少數股東的股利,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劃款很慢。所以各位看年報應付股利的註釋,也一般是該原因為主。

(3)合併報表中有顯示應付股利金額,而母公司報表中應付股利金額為0,那麼,則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東分紅已全部發放,合併報表的應付股利均是子公司少數股東的股利。

(4)合併報表及母公司報表中,應付股利均是0,是不是表示沒有分紅?非也。這種情況最經常出現的是子公司並沒有少數股東的上市企業裡。上市企業宣佈分紅,就對上市主體的股東將錢一分,就完事了。這裡不涉及到少數股東,清清爽爽。

拓展三:企業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應當按照以下順序進行分配:

1、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

3、提取公益金。

4、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併入本年度一起向投資者分配。

【分析】

1、財報中的應付股利過於侷限,並不能準確的說明企業一些問題。還是要看企業宣佈的年度現金分紅。

2、企業現金分紅顯示了企業對股東的現金回報。企業有利潤才能給股東分錢嘛,分的越多就說明賺的越多,所以現金分紅越多越好。

2、企業現金分紅不應只看絕對值大小,還要與往年對比來看。

(1)現金分紅逐年增多,這是企業越做越強的變現。

(2)現金分紅逐年減少,這是企業經營下滑的表現。

(3)現金分紅與往年基本持平,這是企業經營成熟,增長乏力的表現。

3、如果企業以往均分紅,但某年突然宣佈不分紅,那麼,請投資者深入探究,瞭解企業做此決定背後的原因,看是否有合理。如果解析合理,姑且過之,如果解析甚不合理,請遠離之。

4、如果企業以往均有分紅,但今年分紅特別多,是以往的好幾倍,那麼瞭解一下,是不是控股股東特別缺錢,才安排了這個分紅的方案。再深入瞭解一下,控股股東缺錢能否解決,是不是會有損害上市公司主體利益的可能?

【案例】

亨通光電:股票代碼600487。

亨通光電在其發佈的2016年年報中,公佈了對當年業績的分紅方案(摘自2016年年報,P1)。如下: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第28節:應付股利|資產負債表

亨通光電要對上市公司的股東進行分紅,分紅的金額約為1.365億元。但是,該年亨通光電年報中,合併報表及母公司報表的應付股利是多少呢?如下:

合併報表(摘自2016年年報,P81)——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第28節:應付股利|資產負債表

母公司報表(摘自2016年年報,P83)——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第28節:應付股利|資產負債表

如上圖顯示,2016年合併報表的應付股利約為3188萬,這與宣佈分紅方案的分紅金額不符,另外,母公司報表的應付股利為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就是我們在上面拓展內容所談到的,亨通光電2016年年報所記錄的應付股利,是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的公司行為,而亨通光電年報宣佈分紅,是2017年組建的董事會審議通過的,且尚未經過股東大會審批,真要審批完了,這也是2017年的事了,應該進入2017年的報表,而不是進入2016年的報表。

此外,母公司的應付股利為零,說明截止到2016年末,該給上市公司股東分的錢都分完了,餘下的分紅,是分給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該的,只是他們還沒領走,於是,上市公司便將這筆錢記錄在合併報表的應付股利中。

【小結】

“應付股利”反映的信息過於片面,應結合企業年度分紅一起分析。


注:

1、文中闡述的觀點及案例,僅用於研究探討,不作買賣推薦股票的依據。

2、撰寫此文,既是愛好,也是自己的知識梳理。歡迎各位專業人士前來糾錯斧正,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