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农业光伏电站靠谱!

日前,西藏首个贫困村光伏农场在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白那村和堆巴村建成。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规模1MW和大棚面积8000-10000㎡。光伏农场不仅可以种植麦子、玉米等粮食,还可进行中草药种植、无土栽培、花卉、观光旅游等特色种养殖。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益达120万元,年发电量180万度。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农业光伏电站靠谱!

“加入光伏扶贫农场项目好啊,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还可以领分红。”提及光伏农场项目,琼结县拉玉乡白那村贫困户仁增旺姆就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要照顾孩子读书,仁增旺姆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生活贫困。如今,随着光伏农场项目顺利落地,仁增旺姆家的生活有了盼头。 “工作就在家门口,老人和孩子都能照顾到,一个月还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贫困村光伏农场项目是利用西藏的阳光资源来发电一个非常环保的项目,通过土地再利用的方式可以实现种植、养殖、休闲等与光伏的收益叠加,光伏发电板架子高达到4米,架子之间宽10米,大型的机械也能可以直接开进农场,光照率达到75%,架子上面还有自动智能喷管,自动给底下的农作物喷淋、施肥、灌溉,省去老百姓很多事。”琼结县拉玉乡堆巴村第一书记索朗措姆告诉记者,“一亩地一年原来的收益最多时有700元,现在一亩地年租金就有936元,这次建光伏农场,共占用了拉玉乡74亩地。项目施工期间,为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16万元 。”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农业光伏电站靠谱!

“400余人参与分红、50人就业。”聊及光伏农场,琼结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平言语畅快,“光伏农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为一块土地带来了两份收入,按照项目“光伏+农业+就业”的实践,农村流转土地,建成光伏农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转为有保障的农民工人,贫困农户还可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确保贫困村实现稳定收益,实现精准脱贫。”

琼结县拉玉乡党委书记刘志相认为,“光伏农场项目创新了全新一代农光互补技术,创造了光伏发电与现代化科技农业有机融合的新业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壤结构、不改变土地基本耕作方式”的条件下,推动农业用地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和绿色环境保护的社会综合效应。”

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采用钢制骨架,上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整个温室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太阳能光伏所发电量,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提高大棚温度,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光伏农业大棚的优势

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与建设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相比,光伏农业大棚项目有诸多的优势:

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可在有效扭转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农业有利于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农业光伏电站靠谱!

2、可灵活创造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

3、满足农业用电需求、产生发电效益

利用棚顶发电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如温控、灌溉、照明补光等,还可以将电并网销售给电网公司,实现收益,为投资企业产生效益。

4、绿色农业生产的新路径

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重视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光伏农业大棚的种植

1、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

光伏农业大棚可以重点发展有机特色蔬菜、食用菌和中草药的设施化生产,适度发展观赏苗木种植,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多数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弱光也无不良反应,可种植食用菌的植香菇、平菇、双孢菇和金针菇等品种;

根据蔬菜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要求较强光照的蔬菜、适宜中等光照的蔬菜和比较耐弱光的蔬菜。耐弱光蔬菜主要有芹菜、芦笋、菠菜、生姜、韭菜、莴苣、蒲公英、空心菜、木耳菜等;

阴性和耐阴的中草药有西洋参、黄连、党参、麦冬、三七板蓝根、白术、半夏、天麻、灵芝等;

可在大棚内培育耐阴苗木、盆栽、花卉等。

2、可发展为观光农业

利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两大资源,依托观赏苗等生态旅游资源,配合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采摘等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和体验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观光农业。

四、建造形式

光伏农业大棚的建造主要是一体化的光伏大棚(发电组件与钢骨架柔性连接)、在原有大棚上的专业改造等。一般新建大棚按照一体化建设,见下图所示。大棚发电组件可选用多晶硅、单晶硅组件。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比,其钢架结构要复杂、造价相对比普通的大棚高。

光伏农业大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项目节约土地,不改变土地属性,又可以将空间立体利用,产生清洁电力,扩大供电可再生能源比例,带来双向效益。

采用光伏大棚,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光伏大棚项目可以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教育基地,把农业活动、科技示范等融为一体,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繁荣地区经济,建成省市特色农业的样板和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