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水花」吸引「魚二代」回鄉創業

高溫下,劉文俊在“水花”繁養池邊忙這忙那。他的女兒劉翠則在電腦旁管理淘寶上的銷售網店,生意很好。

父女倆之所以這樣忙,源於劉文俊探索出的“一年三產”繁殖技術。

農民與教授合作做科研課題

永川區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840多畝“水花”繁育池裡,運用的都是劉文俊探索成功的“一年三產”技術。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按書上的相關專業理論,家魚一年只能產卵一次,也就是說,“水花”一年也只能生產一批。

劉文俊說:“經過仔細觀察,我從產過卵的種魚身上,發現有第二次產卵的跡象。當時我就想,這魚能否一年多產呢?於是利用種魚,我開始進行第二次生產的試驗。”

經過幾年的探索,劉文俊打破了“家魚一年只能產卵一次”的傳統理論,探索出了“一年生產3次‘水花’”的技術,並獲得成功。該技術在全國尚屬首創。

“我這靠實踐摸索出的技術,引起了專家教授的興趣。”劉文俊說,重慶文理學院的姜希泉等6位教授和專家,主動一起參與研究,從理論到實踐,對這一技術進行完善。

2007年,重慶市科委也為這一技術的完善研究立項,下達《草魚一年三產的卵細胞發育及其條件研究》課題項目,姜教授和劉文俊都是課題主研人員。

經過幾年的研究,“一年三產”從理論到實踐得以完善。2010年,市科委下達的課題結題,在理論上,打破了“家魚一年只能產卵一次”的傳統理論,也為“水花”生產,拓寬了一片天地。

“一年三產”成就一個產業

“‘一年三產’技術,目前已成就了一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永川水花’品牌。”劉文俊說,這一品牌不僅在全國20多個省市被認可,還讓“水花”邁出了國門。

這“一年三產”的技術有多牛?

劉文俊說,除了“水花”繁殖的畝產量提高了兩倍以上外,質量也有提高,效益更是翻了好幾倍。運用這一技術,每畝的年純收益,最好的可達3.5萬元,最低的也有2萬元。

有了這核心技術後,劉文俊牽頭成立了有200餘戶村民參加的“水花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並註冊“永川水花”商標,申報成功“永川水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在專業合作社,劉文俊將“一年三產”技術無償提供給所有社員,在銷售上統一使用“永川水花”商標,增強了品牌的效應。

有產品品質保證的“永川水花”,迅速在全國、特別是西南地區贏得了市場。大竹溪村840多畝“水花”繁育基地,也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水花”繁育基地。而“一年三產”技術,不僅在草魚等“四大家魚”中運用,還擴大到武昌魚、桂魚等魚種中。

品牌的市場效應,使“永川水花”這些年來一直不愁銷路,市場佔有度越來越高。劉文俊說,目前,50%以上的重慶市場,都被“永川水花”佔領。

品牌吸引回十多名“魚二代”

“永川水花”品牌的市場效應,不僅為從事“水花”產業的村民帶來經濟效益,也為永川的這一產業,集聚回“魚二代”的人才。

劉文俊的女兒劉翠大學畢業後回到村裡,在淘寶上辦起了“水花網店”,專職負責父親繁育的“水花”銷售,經營得紅紅火火。劉文俊說,這網店每天都有幾百、甚至上千人關注,僅6月25日,關注的人就有1300多人。

鄒青也是一名“魚二代”,在重慶工商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村裡,開起了“永川水花”網店,還學起了“一年三產”的“水花”繁殖技術。

“都說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我們這‘水花’產業,已經為村裡吸引回了一批人才。”劉文俊說,目前,“水花”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吸引了7位大學生、4位中職生的“魚二代”回鄉,參與到父輩的“水花”產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