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古老運河的前世今生」外國記者開展主題採訪活動

5月30日,“一條古老運河的前世今生”外國駐京記者主題採訪活動在朝陽區展開,來自19個國家22家媒體25位外媒高管、核心記者參加了實地採訪活動。

本次活動由外交部新聞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活動走訪了朝陽區馬家灣公園、蕭太后河源頭廣場和山水美術館。

看古老運河煥發新生機

來到馬家灣公園,運糧船、景牆雕塑、平闊的水面、風吹起漣漪,傳說中神秘又有歷史特色的東方文明,此刻就在眼前。

源頭廣場,就是蕭太后河的起點。一千年前,蕭太后河在遼蕭太后主政時期開挖而成,其功能主要是向當時遼南京城(今北京)運送糧食物資,也稱“蕭太后運糧河”,是北京最早的漕運河。有句話稱,北京是“漂”來的城市,京漂借道,便為運河。而朝陽區大運河段主要是通惠河,它是元大都最重要的水利成就,京杭大運河南北全線貫通的根本標誌。外國記者們紛紛表示,在這裡的所見所感,如同跨越一個千年時空,古老文明的東方,吹起清新的風。

“我們沒想到這裡能建得這麼美”

馬家灣公園,佔地面積71公頃,位於河道下游,歷史上的馬家灣是蕭太后河重要的水岸碼頭,建成後的馬家灣是蕭太后河蓄滯洪區。 在公園裡,外國記者看到了來公園遛彎的附近居民,聊起運河治理後居民的感受時,大家紛紛表示,“其實這裡也有過不想‘為外人道’的歷史。以前的蕭太后河是可以通航的,水也清的很。但是後來由於汙染、垃圾等問題這變成了一條‘牛奶河’,路過都能聞到臭味,周圍的居民甚至不敢開窗戶。”;“我記得2016年左右,政府下了決心,花大力氣整治這的汙染問題,一年左右的時間,馬家灣公園就建了起來,就是您現在看到的樣子,河面也寬了,樹都栽起來了,說實話,我們這的人都沒想到最後竟然能建得這麼美。”

為了保護好得來不易的美好環境,當地居民們還自發組建了一支“江河衛士”志願服務隊,每天做的就是撿拾垃圾、擦洗公園長椅、規勸亂扔垃圾的遊客。

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新名片

建在河源頭廣場旁邊的山水美術館,正如同古文化遇到了新文化,過去的文明遇到了新鮮的際遇。一條古老的運河與朝陽區的國家文化產業交相呼應。 朝陽區“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來,圍繞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六個方面,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改革創新體系。經過三年的培育發展,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逐步成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新名片。

採訪活動結束後,一位記者談及本次活動體會時說道,千年之前運河的船號聲,穿過工業時代的生產廠房,迴盪在信息時代的創意園區。借北京朝陽的歷史,彷彿看到中國新時代的變化。經過創造性規劃和保護性開發,就這樣跨越時空、融為一體。行走其間,外國記者們感受到的不僅有創新創業的生機活力,還有豐富厚重的城市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