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的片名寓意?

聽水見風


《邪不壓正》的片名寓意在姜文這裡也許是複雜的,也許是簡單的,以他的慣例,這都有可能。

但是,正如清人譚獻在《復堂詞錄序》中說的那句話:“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這句話被後人簡化為“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這裡的讀者當然也可以引申為觀眾等其他受眾,本質上說的就是“文本”本身具有多元而複雜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那麼,在談古論金看來,片名“邪不壓正”實際是對抗心魔過程的一種象徵。

(以下可能有部分劇透,未觀影者止步)

在張北海原著《俠隱》那裡,李天然更加成熟內斂和理性,但是在姜文的這部電影中,李天然心理年齡相對更小,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定格在了遇到師門慘變的13歲。

一方面,李天然(彭于晏飾演)對自己在師父闔家被害時因為創傷性應激反應的不作為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另一方面,他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待同為仇人的師兄朱潛龍(廖凡飾演)和日本黑龍會成員根本一郎(澤田謙也飾演)共處一室才一起將他們殺死的快意恩仇的場景,這實際是自我製造藉口迴避儘快的直面復仇。

而必須要有一個爸爸的心結同樣如此——如果說太行派掌門李師父、美國醫生亨得勒(安地飾演)還是幼年的李天然所必需的依怙的話,那麼在亨得勒意外去世之後,已然28歲的李天然如此迅速地認藍青峰(姜文飾演)為爸爸,實際上陷入的是另外一種心魔。

對李天然來說,這就是邪。

幸而,李天然遇到了唐鳳儀(許晴飾演)和關巧紅(周韻飾演),特別是關巧紅,在北平屋頂上的另外一個世界中給予了李天然省察自己的機會和剋制心魔的勇氣。

當然,這實際也成為了關巧紅的自我救贖。

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歌德在《浮士德》裡這麼寫道。

而陽明先生曾經曰過: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邪不壓正》,無非是一個痛苦的成人禮,它是李天然的,或許也同樣是姜文的。


談古論金


《邪不壓正》的片名寓意,就是沒有任何寓意。因為這個片名太直白了,太簡單了,也太粗暴了,沒法隱藏深層次的東西。所有人都知道正義必定戰勝邪惡,這是千古以來文藝作品的永恆主題,你說能有什麼寓意呢?



但是為什麼姜文要取這樣一個名字,有三個原因:


1、影片根據張北海小說《俠隱》改編,這個書名本身是有寓意的,“隱”字用的非常好,因為小說講述的是李天然復仇的故事,他回到北京後,一直藏在暗處,窺伺仇人的動靜。但是姜文的電影一開始就把復仇的動機給暴露出來了,還讓仇恨的雙方直接面對,彭于晏和廖凡當晚就見上了,還握了手,一點沒有“隱”的意思,也就沒法用這個名字。


2、影片最開始還是想用《俠隱》這個名字,但是當姜文說給朋友聽的時候,有人聽成了《瞎隱》,還以為是在講瞎子阿炳的故事。為了避免誤聽,後來改成了《邪不壓正》。



3、之所以要取四個字的《邪不壓正》,是為了與“民國三部曲”的前兩部達成協調一致,因為前兩部都是四個字。這有點像王家衛的電影,也都是四個字的名字。


不過,《讓子彈飛》就很有意思,尤其那句“讓子彈飛一會兒”已經成了經典名句,暗示要用時間來見證經典作品的影響力,彰顯了姜文的自信。《一步之遙》也不錯,近和遠形成對立,暗示夢想和心願的難以達成,同時也是一個哲學上的辯證概念。但也因為這一步,姜文又離觀眾的接受遠了很多。



到了《邪不壓正》就有些太普通了,沒有可供回味的空間。而電影的風格也像它的片名,故事講得直白,線索清晰,大家都能看的明白,少了可供解讀的東西。自然,這部片的水平相比前兩部,也有些下降。


陳令孤


我覺得,片名有三層寓意:


第一層,心中的“邪”壓不住心中都“正”。

這主演是指李天然,師父一家被滅門,他當時在場卻害怕得只有逃跑,十五年來,他總是夢見那要的可怕場景,十五年後,面對敵人他卻不敢痛下殺手。這主要是因為,他心裡害怕。這怕就相當於心中的邪。

當他一步步戰勝心中的恐懼,手刃兩個仇人,心中的勇敢戰勝了害怕,這勇敢就是心中的正。


第二層,主要講個人層面,邪惡的小人終將被正義的人打敗。

邪惡的小人,指殺害他師父的漢奸朱潛龍和日本人山本一郎。他們為了得到李天然師父的地,不惜大開殺戒。事後,朱將殺人的罪名嫁禍給李天然,自己偽裝成師父的孝徒。山本,則用師父的地,大面積種植鴉片,然後將鴉片買給中國人,掙的錢做日本軍費。兩個人,可以說是相當邪惡了。

李天然則代表正義之師,他經過十五年磨礪,終於有能力和仇人正面對決,幹掉了這兩個壞蛋。


第三層,主要講國家層面,代表法西斯的日本,終將被反抗壓迫的中國人打敗。

藍先生一手栽培李天然,主演是為了除掉朱和山本,為抗日貢獻力量。李幹掉兩人後,又幫助了有抗日決心的將軍。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爭打響,全國人民都投入到戰鬥中,最後將小日本趕出了中國。這是又一層邪不壓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