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原來該怪的是他!

大家好!我是小王,我愛歷史。品味歷史,感悟滄桑。讓我們以史為鑑,過好今後每一天。覺得不錯的話,點個關注哦!


焚書坑儒,原來該怪的是他!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帝國,它崛起於西戊貧瘠之地,卻能在數百年的默默耕耘後,一朝崛起,用了十年結束了數百年的四分五裂。可又在短短十五年的統治後,泯沒於歷史中。它就是大秦帝國。造成秦帝國崩塌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歷史上的焚書坑儒,去親歷下當時的那個血腥的事件。

事件介紹

僕射周青臣在敬酒之餘,趁機對秦始皇歌功頌德一番,他說:“全賴陛下聖明,所以能平定海內,放逐蠻夷,如今天下,只要有太陽照到的地方,就有陛下的王土,就有陛下的臣民,而且陛下開創的郡縣制,人人安居樂業,陛下的基業肯定能千世萬世流傳下去的”。秦始皇聽後十分高興,開懷大笑說:“周青臣是大忠臣”。博士淳于越本是齊人,齊被滅後為秦臣,他十分看不慣周青臣拍馬屁的行為,就起身插嘴說:“我知道殷周之所以能夠長久,就是因為建國以後大肆分封宗族子弟功臣,就好比大樹有了更深的根系才得以生長的更好,也不容易被風吹倒,如今陛下沒有分封子弟,如果有權臣叛亂,又有誰來勤王呢,周慶臣就是一個奸臣,小人,陛下不要相信他”。


焚書坑儒,原來該怪的是他!

秦始皇聽後很不高興,但沒有龍顏大怒,而煞了風景,就向群臣徵求意見,大臣知道這話不是輕易講的,就都不啃聲。這時左丞相李斯站起來說:“三皇五帝各有各的制度,夏商周也各有各的治國方法,並非世代相傳一成不變的,時代環境變了,制度就要順應時代,相應的改變。如今陛下開創的千秋功業,豈是你們這些食古不化的儒生能懂得的?還望陛下不要被他們的非議所迷惑。”

李斯的這一番話捅了馬蜂窩,博士們就和李斯等大臣們開始了唇槍舌戰,於是慶功宴成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大辯論
焚書坑儒,原來該怪的是他!

辯論結束十天後,李斯向秦始皇上書《焚書議》請求,凡不屬於秦國的所有史書,全部予以焚燒,除掌握國家圖書的博士,任何人不得私藏《詩》《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凡是兩人以上談論《詩》《書》的,處以死刑,官員督促不到位的同罪。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同日下達了焚書令。
焚書坑儒,原來該怪的是他!

自秦始皇下達命令後,全國各地查禁的竹簡,羊皮,絲娟堆積如山,在炫目的火光下,幾千年先賢的思想智慧,無數能工巧匠體力的付出,頃刻之間化為灰燼。之後由焚書慢慢擴大到人身上,第一次坑儒共有四百六十多人,此後又有兩次大規模坑儒事件,就這樣,焚書坑儒加速了秦帝國滅亡。

通過這一血腥的事件,我們知道了古代法制的不完善,以及個人意志的絕對支配力,如果當時李斯能多包容一下諸子百家,秦始皇能多考慮一下後果,也許焚書坑儒就不會發生了,可歷史就是這樣發生了,實際上細想一下,古人的一個小小舉動都會對後世產生極大的影響,同理,我們也一樣,希望我們能不做後悔事,不讓後輩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