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關係破裂,使美國沒有像「韓戰」那樣介入「越南戰爭」

中蘇關係破裂,使美國沒有像“朝鮮戰爭”那樣介入“越南戰爭”

越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法國也無力維持對越南的控制,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想法國宣佈獨立,於河內建立北越政權。之後,美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支持的吳廷豔在西貢建立了南越政權。北越則有蘇聯和中國支持。

1956年,南北越雙方統一談判未果,1954年日內瓦會議暫定的北緯17度線為界,也漸漸不被雙方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戰爭來實現越南統一。

越南戰爭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55—1960年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豔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政權,並對北越進行有限的軍事行動。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共產主義國家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

第二階段 1961—1973年

中蘇關係破裂,使美國沒有像“朝鮮戰爭”那樣介入“越南戰爭”

美軍

1961年美肯尼迪總統下令派遣400名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和100名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南方,標誌著特種戰爭的開始。8月,美國軍事顧問受命伴隨南越營規模甚至連規模的分隊遂行野戰任務。不久以後,美軍飛行員開始展開轟炸行動以支援南越軍隊的作戰。

1965年3月2日,美國總統約翰遜批准了“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 。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越南戰爭正式爆發。6月,美國軍隊開始直接同越南人民軍作戰。

美國對越戰的介入,更多的是海軍和空軍對北越進行打擊,在中國發出美軍過了17度線就出兵的警告下,美國迫於中國的壓力,從始至終美國陸軍就沒敢過17度線。

中蘇關係雖然破裂,但對北越的援助並沒有減少。1962年夏天,中國決定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營的武器裝備。1965年春中國甚至直接向北越派遣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隊幫助北越抗擊美軍轟炸,搶修並保障鐵路運輸,建設重要公路、機場、以及紅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島的抗登陸緊急戰備工程等。

1964年,蘇聯向越南河內派出情報人員,1967年蘇聯在駐越使館內正式設立武官辦公室,同時向北越提供軍事裝備(高射武器、地對空導彈設施、小型戰艦、高級雷達探測系統及戰鬥機和轟炸機 ) ,並派駐大量軍事專家 ,直接參加了部分軍事行動 。

由於南北越雙方都有大國的支持,再加上美國不敢進行大規模的地面軍事行動,導致越南戰爭陷入僵局。

中蘇關係破裂,使美國沒有像“朝鮮戰爭”那樣介入“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

第三階段 1973—1975年

美國國內反戰呼聲越來越大,大規模反戰遊行一波接著一波,龐大的戰爭開銷也讓美國經濟不堪重負。1973年,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

1975年4月30日7點53分,搭載最後一批美國人的直升機飛離西貢,5個小時後,北越軍隊衝入了南越總統府。楊文明隨即宣佈投降。越南戰爭結束,以北越統一南越告終。

分析

很多人認為,美國沒有像朝鮮戰爭那樣大規模地面部隊介入越南戰爭,是因為害怕中國出兵。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朝鮮戰爭時,中蘇之間雖然小有摩擦,但同盟關係依然牢靠。到了越南戰爭,中蘇關係已經出現裂痕,而且裂痕越來越深。

1960年,中蘇之間開始長達十年的“論戰”,同時伴隨著軍事衝突。1968年,蘇聯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1969年,中國和蘇聯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和新疆的鐵列克提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很多西方觀察家認為中蘇之戰一觸即發。

中蘇關係破裂,使美國沒有像“朝鮮戰爭”那樣介入“越南戰爭”

中美建交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看到了國際形勢的另一種走向,建立中美聯盟,對抗蘇聯。如果中美同盟建立,那麼越南的地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此時,大規模介入越南戰爭,反而激怒中國,把中國再次推向蘇聯,顯然是不明智的。

事實上,中美關係也是這麼走的。上世紀60年代,中美之間一直在接觸,大使級會談不斷進行。

1971年,美國國務卿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秘密訪華,為次年尼克松訪華鋪平道路。蘇聯聞訊之後也和尼克松展開峰會,中美蘇形成三角關係。

1973年,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放棄越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