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導語:討論現代物理繞不開光,同樣討論高維哲學也離不開光,光作為哲學陰陽二元的一極包含很多特徵;光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介質,光攜帶的外部信息被大腦接受引發了人類各種思考;光明成為人類文明擴張延續最偉大的正能量;

1657年費馬發現,光在任何均勻介質中都走最短路徑,並由此推導出幾何光學三定律;這是人類早期對光認識的初步總結;

1

波粒大戰300年

光是粒子,還是波?估計誰也沒有想到自這個問題提出後竟然爭論了300多年;

  • 1637年笛卡爾提出光可能是一種粒子,並試圖從力學證明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 1665年格里馬爾迪通過實驗發現光的衍射現象,提出光是波;接著著名物理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再現衍射實驗,光的波動說被廣為流傳
  • 1672年牛頓通過三稜鏡實驗分離出七色光,成為光的粒子說的領軍
  • 1678年惠更斯發表《光論》堅守光的波動論
  • 1704年牛頓待胡克、惠更斯逝世後,牛頓發表《光學》,提出光為什麼不像聲波一樣可以繞過牆?
  • 1801年楊氏雙縫實驗,證明光波干涉性
  •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現光電效應,光粒論再次浮出
  • 1900年普朗克推導出輻射公式,能量不是連續,而是一份份
  •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300年的跌但起伏的爭論以握手言和結束

另一路人馬加入:

  •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製造出首臺發電機,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 1865年年僅34歲的麥克斯韋發表劃時代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麥克斯韋方程組,推導出電磁波速=光速;猛料;光是一種電磁波
  • 1888年赫茲製造無線電波振盪器,用實驗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

人們發現光速有限,並測定了光速;自此電磁大廈的光速固定又有牛頓的經典力學產生矛盾

  • 1892年洛倫茲提出收縮假設,推導出長度收縮公式;
  • 1905年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牛頓力學被收編;另個一優美的公式誕生,質能方程;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2

質能方程

質能方程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常量,c=299792.458km/s)。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該方程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如果有一物體以輻射形式放出能量ΔE,那麼它的質量就要減少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至於物體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變成輻射能,在這裡顯然是無關緊要的;

物質的質量減少其空間消失,物質轉換成波能;

E = h · ν h為普朗克常數,h =6.626×10-34;V為頻率;

C=λγ,由此公式可知,要提升頻率必須縮短波長;

mc²= h · ν

進一步說,物質能轉換為時間頻率能;光波輻射

3

光波輻射的高維哲學意義

光波輻射產生的波動現象其哲學意義:

  • 光波具有擴張性、衍射性;
  • 其擴張性、衍射性特性使的宇宙生命文明得以靈活成長壯大
  • 波動作為時間能量特徵,以其陽性各向性擴張,攜帶信息及能量引導文明的降維擴大膨脹的進程,這一過程與引力相反;
光波和物質與高維哲學基本陽性量的關係

4

極陽態出現

光波作為一種沒有質量特徵的能量存在,充滿與整個宇宙,為各地物質帶去能量和信息;

高維哲學重點定義:

  • 極陽沒有空間態,物質空間消失(量子態),轉換為波能量,以頻率時間的形式存在
  • 極陰沒有時間態,時間停止(疊加態),轉換為空間能量,以空間引力的形式存在
  • 孤陰不升,孤陽不降;

簡短几句,宇宙規律已先顯,高維哲學的大廈的基石已出,哲學的陰陽二元特徵得以升維,事物的本源脈絡更加透視清晰可見;

關注V號:高維哲學,查閱《高維哲學》其它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