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难忘儿时泥土情,撒尿和泥巴

「童年记忆」难忘儿时泥土情,撒尿和泥巴

乡下的孩子对于脚下的泥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每天三五成群,扎成堆,爬伏在土地上,聚土为墙,修筑万里长城。挖地开沟,几个人挣着各撒泡尿,就造成了一条"黄河"或是一条"长江"。亦或是池塘水库。一个个灰头土脸像个土鳖。每次回家总是少不了要挨骂。严重的时候,屁股上还会挨几下揍。

骂归骂,揍归揍,我们这些记吃不记打,小狗忘不了吃屎的小家伙,只是一味地贪玩。几颗小脑袋紧紧地挤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童年记忆」难忘儿时泥土情,撒尿和泥巴

生产队犁地的时候,骡马拽着犁铧跑得很快,它们也想快点完成任务好获得自由。老黄牛则显得沉稳,文静,不慌不忙。我们拿着玻璃瓶,在潮湿的泥土里逮蟋蟀和蚯蚓,喂家里的鸡。

生产队每年都要做砖瓦,这是生产队唯一的经济收入。劳动曰多的农户,年终决分兑现就用砖瓦顶替。那时候砖瓦都是人工制作。和泥,踩泥都是用牛和人力。那一大滩泥巴,大人玩着真带劲。我们小孩只能作为旁观者。其实看大人做砖瓦也挺有趣的。

那泥不软不硬,恰到好处。由于踩得匀称,又显得筋道,可以砌成1米高的泥墙。制砖的模子有两孔的,也有三孔的。将泥使劲按入孔中,压实,抹平,端起模子,在平展的大场里翻着扣下,轻轻一磕,就是两页或三页砖坯。制瓦的工艺较为复杂,有种专门切泥的工具,划过去,一条薄厚均匀的泥片切了下来,接着将泥片绕到可以转动的园柱体上,撩点水抺平接缝处,转动园柱体,随着园柱体的不断转动,取两个类似于乒乓球拍的东西,拍打一周,有一个木棍,在一页瓦的高度处装有一个划针,竖起木棍,挨着圆柱体,转一圈,就划掉了多余的泥巴。端起,到大场上,抽去圆柱体,就留下一个泥的圆筒子。圆柱体的模子上有几道凸痕,这样,圆泥筒内壁就留有几道槽痕。待到半干状态下取一带刃的木板沿着泥筒内壁的槽痕划几下,使其更深。泥筒干了以后,用木板轻轻一敲,就是四页瓦坯。现在再也见不到这种有趣的人工制瓦的工艺了。

「童年记忆」难忘儿时泥土情,撒尿和泥巴

我更是喜欢下雨又放晴的时候。遍地都是泥巴。我们爬在村口的大碾盘上,用泥巴捏出小狗,小鸡及各种四不象的东西。我们也摔泥包子。样子像个大瓶盖,朝地一摔,"叭"的一声响,盖底透穿了个窟窿,泥点四处飞溅。老人说,摔包子天就会再下雨的。我们可不管这些,自顾着继续我们的游戏。

我们这些小伙伴关系铁的时候,谁也别想分开我们。那怕他们大人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也与我们毫无关系。

有时,我们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战争。你抢了我的泥巴,我占了你的地盘,战争就这样爆发了。于是,我骂你老妈,你骂我老子,你抓破了我的衣服,我抓你道血痕。有的呜哩哇拉地回家救搬兵,告御状了。当然,更多的是没搬动兵,状也告输了。少不了落一顿臭骂和屁股挨几巴掌。

睡一夜,什么都忘了,我们又粘在了一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父母又好气又好笑,这些没血性的东西,真拿他们没办法。

现在,泥巴路都变成水泥路面了。村口的大碾盘早不知哪里去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也过了那个贪玩的年纪。反正这儿曾径发生的一幕幕记忆都深深地留了我的脑海中。

现如今,象我们当年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却再也不能玩泥巴了。父母不准,嫌不卫生,老师不准,还有许多作业没完成。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和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剥夺了他们的童年。

请把属于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吧!

「童年记忆」难忘儿时泥土情,撒尿和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