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爲何能連挫劉備?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劉備的夷陵之戰,兄弟二人在面對陸遜時竟接連慘敗。荊州為何會土崩瓦解,劉備又如何在夷陵全軍覆沒?

一、地理決定丟公安必失江陵

常說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只是失掉南郡和公安。在這之後,荊州的其他州郡為什麼會被呂蒙、陸遜一一搶去?

從地理的角度看,能很好地理解其他郡縣為什麼都保不住。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荊州軍事重鎮在江陵,而治處在公安,兩個位置夾著長江互相支援。得到這兩處地方,就如同把荊南割據了。而一旦被攻破其一,荊州就會徹底瓦解。

比如江陵之戰時,諸葛瑾守公安,朱然守江陵。曹真、夏侯尚等強攻江陵不下,又被諸葛瑾、潘璋牽制威脅,曾差點大敗。再後來晉軍伐吳,公安的孫歆主動出擊,被敵人跟著進城導致公安淪陷,害得江陵的伍延也不得不投降。

大意失荊州,主要是指關羽對江陵和公安佈防過於疏忽。一打起來,孫吳的水軍由洞庭湖走沅江能攻取武陵,走湘江能攻取零陵,這兩郡自然沒辦法可守。

長江再往上的重要據點是宜都和夷陵,兩處地方也是夾著長江,劉備就是在此處被陸遜、孫桓阻擋,死活進不了荊州。這兩地也是呂蒙、陸遜攻打荊州時最主要的交戰地點。

按記載,陸遜率李異、謝旌等領兵三千水陸並進而上,謝旌率陸軍截斷險要之處,陸遜大破蜀將詹晏、陳鳳。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於遜。

拿下這些地方,東吳就控制了長江沿岸,關羽的北軍和荊南守軍全都孤軍作戰,蜀中就算及時派出援軍也會被陸遜阻擋在三峽口一帶,荊州軍也根本逃不回蜀中。

二、潘濬等高級官員帶頭降吳

公安、江陵被破及關羽樊城失利,其他各郡縣卻望風而降,是為什麼?這裡要解釋荊州的行政體系。

把荊州比作益州的話,當時公安相當於益州的成都,是省會城市,荊州主要官員都在公安,下面的郡縣要受公安所支配。

這相當於關羽如果是荊州的皇帝,潘濬大約相當於三公地位,糜芳、傅士仁則是荊州的大將軍、衛將軍。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昔年的零陵太守郝普在當時不知道擔任著什麼職位,但毋庸置疑他再度向吳軍投降,並官至廷尉。廖化、潘濬、劉璋等都向吳軍投降,後來廖化趁機回了蜀中。

孫權為了拉攏潘濬,與其建立聯姻關係。那麼潘濬下面的官員就沒有什麼不服的了。況且荊州高級官員的家屬大多就在江陵和公安,地方官也得為親人想想。

樊胄和習珍等先是投降了吳軍,等待安撫過後,密謀聯合武陵蠻夷,在七個縣同時舉兵,被已投降的潘濬領兵五千討平。朱然的兒子施績就是在此時初露鋒芒。

零陵方面肯定是不戰而降了。孫權對南方的控制力大於劉備,而呂蒙恰恰最擅長拉攏人心。步騭的部隊老早進入交趾,建安二十四年士燮正式向孫權派遣人質,以吳軍威懾力當然是不戰而屈兵了。

湘江由洞庭直通零陵治府,孫吳的水軍要控制荊南太過簡單。所以樊胄和習珍大約是在武陵山區舉兵,壓著夷陵地界,好接近入蜀的道路。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有一點不太明確的是,陸遜傳記載【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房陵就是新城,南鄉郡在今武當山一帶,南鄉縣在漢中,陸遜無論破哪個南鄉都太遠了。上庸、新城一帶應是由孟達配合魏軍拿下了。

鄧輔、郭睦比較可能的是隨關羽北伐時所任命,並不在本郡。陸遜鎖死了歸蜀的道路,故而鄧輔、郭睦是撤退時被陸遜所破。

像這種整個大州的侵略戰鬥是奪取統治權,控制了中央高級官員,地方官員就無以為據。單純的攻城略地,是最下乘的打法。

三、夷陵之戰,陸地連營致慘敗

為給關羽報仇,解失荊州之恨,221年七月,劉備親率大軍伐吳。

吳班、馮習、張南為先鋒,先於秭歸破了吳將李異、劉阿。陸遜將部隊退至猇亭地區,藉著長江的地勢列陣,又正好離江陵不遠。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於是劉備令黃權在江北駐紮,以防備魏軍來襲。遣馬良進入武陵,誘降五溪蠻。孫桓把守著江南岸的夷道,被劉備全部兵力猛攻。

久攻不下,劉備令吳班於陸遜營前平地列陣,自領八千精兵于山中埋伏。吳班兵在陣前對陸遜百般辱罵,陸遜不為所動堅守不出,也不向孫桓派援兵。

此時劉備總兵力約七八萬,陸遜總兵力僅有五萬。兩軍一直交戰不決,這樣僵持的局面從222年正月到六月,天氣日益炎熱。

耐不住酷暑,劉備將沿江駐守的水軍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立在山林中,依傍溪澗連營駐紮。這直接導致水路大開,兵力分散。

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陸遜見機,向孫權請命反擊。孫權派諸葛瑾、駱統、周胤水軍出發增援。陸遜以朱然為先鋒,突破劉備連營繞到後方,對蜀軍進行夾擊。

與此同時,徐盛、潘璋等進攻劉備前部進行縱火,潘璋斬蜀軍都督馮習。這時步鷺由武陵郡內出兵,切斷馬良、五溪蠻與蜀軍的通道,又派一部斬斷了黃權與劉備本部的連接。

這一戰,劉備八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除廖化、吳班、陳式,蜀軍非死即降,屍骸塞江而下。劉備突圍後,驛人燒燬鎧甲斷後。

結合孫權加派的援軍,這時吳軍總兵力達八九萬。戰後,吳軍將蜀軍舟船、器械等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大獲全勝。

* 發現中國正在推出“三國地圖”系列文章,敬請持續關注。

去公號“長水河山”,看其他精彩知識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