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这动人的歌声,唱出了我们守岛战士的心声,也常常勾起我对战士第二故乡——大长山岛的无限眷恋。

我的老连队在要塞区的大长山岛,从大连乘船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遇上大风,船就无法航行,部队的供给和报纸信件都不能按时送达,我们看的是周报和半月刊就是最快的。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为了改善生活,各连队都要自己动手,利用业余时间养猪、养鸡、种菜。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连队每个战士都要抽空上山抗石头,男兵3立方,女兵2立方,炊事班每人1立方。为了超额完成任务,我们每天早上4点钟就上山抗石头,女兵劲小扛不动,就把石头抱在怀里,时间久了,我们的衣服上都打上补丁。

记得刚到连队那天,因为没有自来水,我去后院的大缸里舀出两舀水洗脸,左站长批评我太浪费,那时候我不知道海岛这样缺淡水,当时心里很委屈。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我们连队的生活用水,都是各班轮流去山下几百米挑上来的,我们年纪小,挑不动但又不愿意落后,硬挺着下山挑水,走不了几步就的停下来喘喘气,心里咚咚直跳,都好像心要蹦出来似的,冬天井边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穿着大头鞋,刚挑起一担水,脚下一滑,重重的摔在井边上,差点没有掉到井里(后怕啊)。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那时候连队生活用电电,靠营房发电供应,每到晚上9点就中断供电,营房一篇漆黑,海岛风大月黑,没有月亮时候伸手不见五指,写封家信都要抓紧时间,不然就要偷偷打着手电筒写家信。

没到过年过节,海岛部队都要进入战备状态,连队也会根据形式需要,经常组织紧急集合,一是检查战备落实情况,二是增强战备观念,随时准备大仗。有好几次山上打信号弹,我们连接上级命令,拉网式的搜山,大家排成一排从山下开始往山上搜,树枝上的蜘蛛网挂在脸上黏糊糊的,我们只有不断的用步枪上刺刀向前方挑一下在走。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我们一连住在半山腰,为了解决取暖问题,冬天就要住在坑道里,坑道口警卫任务交给我们电话站,开始二个女兵站一班岗,后来人不够用,改为一个人单独站岗。有一次,我站夜里12-1点的岗,外面很冷,海风刮的树枝嗖嗖的响,我端着枪,背靠在坑道外的土墙上,瞪大眼睛注视着四周,揣着兜里的马蹄表哒哒的走着,在静静的夜空中,我觉得声音很响,很响,时间很长,很长,一个小时一班岗,感到好漫长,心里很紧张。

想起在要塞区电话站的女兵岁月——军营的故事

连队有个弹药库,白天女兵站岗,晚上是男兵站岗,冬天天黑的早,我和一个战友(忘记名字)戴着大棉帽、穿着棉大衣,穿着大头鞋全副武装的上岗了。山上风特别大,除了黑漆漆的山林和呼啸的上风,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冻得我背着枪围着原地转转,天黑的让让人心里忐忑不安,盼啊盼,就盼着接岗的男兵来换岗,换岗回来,觉得自己又完成一个执勤任务,心里很惬意。

海岛的冬天特别漫长,我们去修电话都是步行,要走很多路,有时候运气好,遇上小车班的车还能捎上一段路,每次查修电话回来,女兵的手和脸都冻的像红苹果似的,但是大家都无怨言。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有一年,连队参加挖电缆沟工程,劳动间隙指导员董连明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从1加到100,用最快的方式算出来,那时候大家都在学些“优选法”,不知道谁很快答出来是5050,答案是99x50+100=5050。大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如同兄弟姐妹一样。

秋天,连队种的萝卜丰收了,大家到地里收菜,长长的萝卜好长一截是露在地外面,大家叫他“绊倒驴”,可以当水果吃。

回想起连队的那段生活,亲切而感慨,军营是我人生的起点,连队是我难忘的岁月,军队这个大学校,让我得到锻炼和改变,也给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坚强和责任。不论我走在哪里,连队生活都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