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人攻滅。隨即,契丹人帶著被俘的後晉皇族撤出開封北還。駐守在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中原無主,迅速稱帝,而後劉知遠立刻領兵南下,一路兵不血刃地進入開封建立新朝,國號為漢,是為後漢高祖。但是劉知遠繼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後,後漢內部起了動亂,劉知遠死前留給劉承祐的四個輔政大臣被小皇帝殺了三個,剩下的大將郭威因為遠在河北鄴都而暫時倖免,但是小皇帝卻因為殺了郭威留京的一家老小而忐忑不安,於是密派使者刺殺郭威,這一下反而讓郭威找到了理由,手握兵權的郭威迅速回師開封,不費吹灰之力便推翻了後漢小皇帝。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國號後周,是為後周太祖。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後周太祖郭威簡介

鑑於朱溫代唐以來中原地區長期的戰亂,出身平民的郭威為了儘快恢復生產,廢除了許多苛捐雜稅,其中包括後唐、後晉、後漢以來四十餘年都不曾廢除的牛課。(當年朱溫征討淮南楊行密,掠奪了數千頭耕牛分發給後梁百姓以收取租金,數十年後,這些牛均已死亡,但是百姓還是要按例繳納租金,所以百姓為之困苦不已。)此外,郭威還注意延攬人才,聽取臣下進諫的治國之策。到此,五代時期混亂的局面開始好轉。但是郭威在位時間不長,僅僅不到三年就駕崩了。郭威去世後,其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雖然柴榮本人文武全才,但是他畢竟沒有郭威南征北戰的資歷可以震懾國內,此時後周和前朝後漢一樣,面臨著立國即亡國的窘境。從內部來說,當時的大臣不信任且看不起這位既年輕又不是郭威親生兒子的繼承人。從外部來說,此時的北漢皇帝劉崇無時無刻都在等待復仇,恢復漢家江山。因為後周是篡奪了後漢而建立的政權,而後漢的宗室,也就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親弟弟,駐守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劉崇自郭威篡漢後就重建了劉氏王朝,因為其位置處於北方,史稱北漢。迫於自身實力微弱,劉崇不惜效法石敬瑭投靠遼朝換取支持,並拜遼主為“叔皇帝”。郭威在位時,劉崇依靠契丹協助數次南下侵犯後周,但卻每戰必敗。現在年紀輕的周世宗繼位了,劉崇感覺機會來了。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公元954年元月,劉崇夥同遼國組成4萬聯軍準備南下侵犯後周。消息傳來,後周朝廷一片驚慌。年輕的周世宗十分清楚,這一仗事關生死,只能勝,不能敗。勝了,人心從此安穩,大喪、新立、人心不安等不利形勢,立刻煙消雲散;敗了,周朝將失去眾人的擁戴,立時便有亡國之危。於是周世宗當即表態:他要御駕親征!對於此事,大臣對此或有同意者,或有認為不妥者。對此反應最強烈者就是自稱長樂老的馮道。馮道,是五代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極為罕見的著名人物。他為人圓滑,擅長逢迎強者,所以從後唐至後周世宗為止,歷經四代、侍奉了十個皇帝的他都處於宰相、太師、太傅的高位上。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換了十個東家的職業經理人

周世宗見這個老於世故的刁鑽老臣出來唱反調,對他說,“當年唐太宗平定天下,不都是自己帶兵嗎?現在外敵進犯,朕亦可以!”馮道懟了一句,“太宗是太宗,皇上是皇上。”氣氛陡然尷尬。周世宗看馮道敢當眾頂撞他,心情不免激動,於是斬釘截鐵地說,“我軍兵力眾多,我破劉崇,如同大山壓碎雞蛋一樣容易。”馮道又回了一句,“只怕皇上不是那座山!”作為一個明哲保身的圓滑老臣,馮道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頂撞周世宗,這讓知道馮道為人的大臣們感覺很詫異!由此,亦可見周世宗在當時群臣眼中是多麼缺乏威望!這也難怪!五代時期,有槍便是草頭王,君臣之間從來沒有道義可講,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因此在群臣眼裡,周世宗能否坐穩江山實在是個未知之數?所以他們也不用懼怕新帝柴榮。也由此可以看出新朝當時處於何等艱險的境地!為了震懾群臣,周世宗將馮道罷黜,貶他去給郭威修陵墓,群臣看到新皇帝如此強硬,再也不敢明面上反對出兵。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這時前線軍情已是萬分緊急,劉崇自二月份聯合契丹軍隊南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打到了潞州(今長治),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親率步騎迎戰,卻遇伏慘敗,李筠遂收拾殘兵退回城中堅守。但是劉崇沒有攻擊潞州,卻帶著漢軍急匆匆地南下了。因為當下形勢對於劉崇來說,所需要的作戰方略很簡單,那就是快!趁著後周天子新喪,對後周施行閃電攻擊,途中避開堅城,一路直趨後周都城開封。但是,時年32歲的周世宗柴榮顯然料到了劉崇的打算,在劉崇與李筠激戰潞州時,柴榮便迅速集合3萬禁軍於3月11日從開封發兵,渡黃河,過懷州(沁陽),經太行八陘之一的太行陘進入山西,然後迅速北上,於19日抵達高平。於是,兩軍在今高平附近的巴公原遭遇了!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對陣之初,劉崇見後周兵少,開始後悔花費鉅額資財召來契丹兵助戰,他回顧北漢諸將曰,“吾自用漢軍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唯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但是契丹將軍楊袞策馬觀陣後,退而謂劉崇曰,“此勁敵也,未可輕視!”劉崇滿不在乎,掀髯大笑,“時不可失,請公勿言,試觀我戰。”楊袞見劉崇勝負未分卻如此張狂,遂引軍避戰旁觀。此時,天氣突變,南風大起,劉崇命大軍發動攻擊,北漢大臣王得中拉住劉崇戰馬以風向不利勸諫劉崇暫緩攻擊,劉崇不聽。漢將張元徽一馬當先率先衝陣,周將樊愛能、何徽引軍對戰,戰不多時卻立即引軍逃遁,其部下千餘人全部卸甲投降,並呼萬歲,周軍軍陣已破!但是,柴榮卻不驚慌,因為柴榮在左、中、右三軍之外,後面還放了一支預備役,就是為了防備後周軍萬一不敵,但是柴榮卻萬萬沒有想到周軍敗得如此之快!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為了挽救敗局,柴榮親自率預備役冒著箭矢支援敗軍。看著天子當了衝鋒隊長,趙匡胤護駕心切,與大將張永德各自引兵兩千分左右翼包抄張元徽,替下了柴榮。這邊劉崇見柴榮親自衝陣,飭令張元徽乘勝進兵。但在趙匡胤和張永德兩支軍隊的夾擊下,張元徽被北漢亂軍衝撞而落馬,旋即被周兵斬首,周軍見此,全軍為之奪氣,更是奮勇爭先殺敵。北漢士卒見張元徽戰死,人人肝膽俱裂,加之此時南風凜冽,漢兵士卒不能睜眼對敵,全軍進入了潰亂狀態。觀戰的契丹將軍楊袞見周兵戰力強悍,心有畏懼,想起劉崇妄自尊大之語,率軍而退。劉崇在巴公原戰敗後,又收容散兵萬餘,重新立陣,周軍追兵開到,漢兵再敗,士卒被斬殺無數,器材,軍資、牲畜等均被委棄。劉崇披黃袍、戴斗笠,騎契丹黃騮馬,僅率殘兵百餘人逃竄,夜行迷路,竟奔向距離周軍百餘里之地。天明發覺後,周軍追兵已近,六十歲的劉崇伏在馬背上晝馳夜奔,在親隨的保護下終於逃回太原,卻也心力用盡,在擊退周軍圍城後旋即病亡。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巴公原一戰,周軍勝的十分僥倖,如果不是柴榮事先準備了預備役防敵,周軍必敗無疑。因此,柴榮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五代以來軍隊中一個不好根除的陋習!五代以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立都開封,同時造成這些王朝更替的最大禍首就是開封城中的禁軍。當新崛起的軍閥實力雄厚,且發兵與天子較力時,開封的禁軍就會拋棄舊主開城降敵。因為迎立新朝有功,新朝為了籠絡他們就允許了禁軍士卒父子相替,恩典慢慢形成了制度後,禁軍實際上已經淪落成了士卒們的養老院和病弱收容所。數十年的更替下來,不僅造成了開封城中的禁軍老弱充斥,也讓這些父子相傳的禁軍士卒彼此攀親帶故,亦造就了他們盤根錯節的勢力。所以當他們與君主一言不合之際,他們會全體抱團對著天子拔刀相向。百戰滅梁的唐莊宗李存勖和後漢第二代皇帝劉承祐就是吞食了這個惡果,國破身死。現在又輪到了柴榮!

高平之戰,周世宗一戰定乾坤,趙匡胤因此戰崛起,後周因此戰而亡

所以,對於歷代驕兵悍將平常養尊處優,每臨大敵不走即降的陋習,經過巴公原之戰後的柴榮體會頗深。本來此戰開始之前,柴榮預派了一支主力在劉崇敗退太原的必經之路埋伏,誰想此軍知道樊愛能、何徽戰敗後就撤軍了,使得劉崇逃出生天。對於樊愛能、何徽之輩,柴榮沒有姑息。3月25日,柴榮將避戰降敵等70餘人在軍前全部斬首示眾。為了周朝千秋永存,柴榮回京後立即開始著手整編後周軍隊,並向全國發出募集壯士的佈告。而他選派的整軍人選就是巴公原之戰中最出彩的趙匡胤。通過選拔禁軍,趙匡胤秘密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心腹,後來幫助趙匡胤黃橋兵變的“義社十兄弟”即在此時形成。當整軍完畢後,趙匡胤從此奠定了自己在軍中的不可動搖的權力和無人企及的威望,為後來的篡周張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