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作弊和現代公務員考試作弊對比,一個考官能收3000萬!

別問什麼是古代公務員考試,古代公務員考試就是科舉考試!今天說一個發生在同治年間的科舉舞弊案,看看這個案件中考官是什麼幫助考生作弊的,看看這些古代公務員考試作弊怎麼收費。

古代科舉作弊和現代公務員考試作弊對比,一個考官能收3000萬!

古代“公務員”考試簡介

清朝科舉從1645年正式開始,在各省省會舉行鄉試,鄉試的參加者是秀才,鄉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舉人。

順治十四年1657年,這次順天鄉試參加人數是5700多人,錄取指標是206個,錄取率約為3.6%。這次科舉考試就出問題了。

此次順天鄉試正主考官曹本榮,副主考官宋之繩,另外任命14位同考官。古代參加公務員考試和現在一樣,考生答題完畢後試卷姓名都要密封,然後由14位同考官都要閱卷一遍。閱卷的同考官,將自己認為滿意的試卷交給主考官,最後由主副考官商議錄取。

古代公務員考試最隱蔽的作弊手段

因為同考官要閱讀所有考生的試卷,所有出現了一種考試作弊的行為,那就是同考官和考生約定,在某個位置或者某個章節,寫一個指定的虛詞,或者指定的古典詞句。這樣這位同考官就能知道哪篇試卷是和他有約定的那位考生所寫,他就會把這篇試卷推薦給主考官,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被錄取的幾率。

這種考官和考生之間的作弊行為,一般都伴隨著金錢交易,而同考官沒有最終錄取權利,只有推薦權利,所以這種作弊方法被大家稱為“賣關節”。

古代考場幫忙作弊怎麼收費

在1645年順天鄉試舞弊案中,有一個同考官叫李振鄴,他自己不能出面,所以他讓他一個同鄉好友,同樣是這次鄉試的一個考生張漢幫忙“賣關節”,他和張漢約定所賣錢財五五分賬。

每個買關節的考生收六千兩銀子,如果錄取了,再加收兩千兩。為了大家直觀的瞭解價格,我幫大家換算成現在價格。

在清代初期,二兩銀子買一石大米來計算,每一石大米相當於現在的140斤。按照現在每斤米大概三元錢來計算(地域有差價),1兩銀子相當於210元人民幣,6000兩銀子就相當於126萬,8000兩就是168萬人民幣。

張漢共賣出了24個關節,收費14萬4000兩,兩人均分後每人拿了7.2萬兩,按上面說的米價來計算,他們每人拿到1500萬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