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呢?这3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喜欢关注别人呢?对其他小朋友不热情,即使看到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也不会伸出援手呢?导致越来越冷漠,无法融入社会呢?朋友也越来越少呢?

而有些孩子很热心肠,但有些过头了,比如说:孩子省下的零用钱,舍不得花,有时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把钱给乞丐

平时为了帮助别人,竟然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虽然孩子人缘不错,但是他有时候为了帮别人,耽误了不少自己的事。

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呢?这3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那么为什么关于助人行为的孩子呢?会出现这两种两极分化的极端表现呢?

以下我分析几种方面:

第一个方面:孩子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同情心,让孩子真切体会到他人需要帮助的心情时,就会出现乐于助人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孩子助人行为是否能得到表扬和奖励等。

第二个方面:孩子并不能很好的感知他人的情绪,让他人陷入困境是不会产生同情心,再加上父母很少鼓励他们帮助别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类似遭遇的冷漠表现。

第三个方面:家长过早的开发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对于他人所经历的负面情绪,能体察入微感同身受,并经常鼓励孩子去帮助别人,在种种因素的强化下,孩子就有可能热心过了头。

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呢?这3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其实家长也不想孩子成为冷若冰霜或街道大妈型的吧!

那需要怎么帮助孩子把握住人的尺度呢?既能让他们在助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又不会让他们过度的付出呢?

下面我简单来推荐几种方法:

一、巧妙的利用小故事,让孩子知道哪些助人行为可取。

1、讲述故事:向每位幼儿园的孩子手中发放三个糖果作为礼物,随后讲述山区小朋友的痛苦经历,并告诉孩子们,可以将糖果捐给灾区的朋友的孩子,听完故事以后呀,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捐出糖果,平均每人会捐出一个,可以帮助孩子更形象具体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从而呢,增加他们的助人行为。

2、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故事告诉孩子,有些人是不值得被帮助的,比如有些身体健全的人,利用他人的同情心沿街乞讨,或者编造谎言,博取他人的同情,骗取钱财,那么针对这样的人,不仅不需要帮忙,还要远离他们,

而且,我们要教会孩子在帮助他人之前,先考虑着是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果自己做不到,不要勉强。

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呢?这3种方法可以帮到你

二、利用共情训练(同情心不是很强,帮助增强孩子同情心。)

1、情感匹配:

就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比如设别表情游戏,家长表演各种情绪让孩子才猜,或利用身边真实的故事来告知孩子。

2、换位思考:

1)当我们讲述灾区小朋友故事之后,可以问问孩子,这些小朋友在灾区受到灾难之后会有什么样感受,如果你帮住他们,他们又会什么样感受呢?如果是你自己遇到这类似经历,你会有什么样感受等。

2)平时作为家长你,可以在孩子示弱,请求孩子帮助,当孩子做到之后,需要表示感谢,同时及时表扬孩子。

3、榜样树立法(我们可以成为孩子助人行为的示范者)

孩子的学习,大多数是通过模仿形式,家长的言语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孩子,所以我们不妨在孩子面前表现一些助人的行为,并给孩子讲述助人行为的好处,甚至家长可以互相配合表演助人行为。比如爸爸主动帮助妈妈,妈妈积极给予反馈,这样孩子不知不觉的模仿这种助人行为。

黄爸爸的育儿经

致力于研究如何教好孩子,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欢迎大家关注我和评论留言,并跟我一起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