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架直升机加1架固定翼飞机 参与泰国船翻事故搜救

今日6时,泰派出舰船13艘、直升机3架以及固定翼飞机1架开始实施新一轮搜救。截至目前已经发现33具遇难者遗体,另有23人失踪。

3架直升机加1架固定翼飞机 参与泰国船翻事故搜救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深入发展,海上救援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我国的直升机海上救援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在救援技术方面仍略显不足,相应的设备配备也十分缺乏。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直升机海上救援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研究相应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保障海洋事业的安全。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应用情况

1947年,我国交通部等相关部委、空军和海军共同组建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并先后在我国北海、南海以及东海地区建立了救助队,要求其全天待命,负责本地区的海上救援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海上救援直升机配备不足,而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阔,因此救援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无法充分满足目前的救援需求。且虽然我国的直升机海上救援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在技术水平方面依然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导致救援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较慢。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优势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与一般的海上救援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海上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在海上停留时间越久,危险性就越大,而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被困人员争取最大的解救机会,提升救援速度。

直升机主要通过高空飞翔和俯视的角度观察海上情况,没有任何阻碍物阻挡。因此,视野相对广阔,救援人员在直升飞机上能够更清晰的查看到海上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救援范围。同时,直升机上的雷达探测器,也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搜救的精准度,有效提升了救援效率和救援速度。且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能够突破空间和自然环境、天气气候的局限性,更有利于搜救工作的展开,也为海上被困人员创造了更多的获救机会。

进行海上救援的直升机往往配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并能够为伤员提供小型手术,一旦直升机找到受伤的被困人员,就能够及时进行医疗救护,对于受伤较重的被困人员,也能够利用救生绞车及时施救,以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架直升机加1架固定翼飞机 参与泰国船翻事故搜救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应用方式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主要分为自动搜索救援、绞车救援以机降救援。自动搜索救援主要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GPS技术等,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定位,通过与之相连接的直升机驾驶系统,使救援人员能够准确的找到被困人员所在位置,并及时开展救援行动。绞车救援是指在直升机到达事故地点后,绞车人员将被困人员转移到救生人员处,再由救生人员利用救生设备将其送至直升机上。机降救援则是通过直升机的直接降落,将被困人员转移到直升机上的救援技术。

在实际救援工作中,面对落水人员,救援人员需要向其提供救生吊带,要求落水人员在保证固定好吊带后,通过手势等向救援人员传达信息,并将双手置于胸前,双臂保持弯曲,由救援人员将其向上拉升。在被救人员拉升至机舱门附近时,救援人员需要帮助被救人员以背部朝向舱门拉入机舱。在被救人员进入机舱后,需要在听到相关指令后,才能够解除吊带,并坐在相应位置,系上安全带。若是被救人员体力消耗过大,无法再进行肢体活动,救援人员可以采用双起吊方式,并施以帮助,将其拉入直升机。

在面对处于救生艇或是救生筏上的被困人员时,救援人员需要首先要求救生艇或是救生筏的人员集中在中央位置,以免直升机下降造成的气流引起救生艇或救生筏翻覆。同时,要求除重伤人员外的所有被救人员必须穿上救生衣,且为避免吊升过程中的静电现象,救援人员应要求被救人员在接触海水后,再使用吊升设备。另外,要求被救人员中的受伤人员禁止穿宽松衣服、戴帽子,并在救生艇、救生筏上设置旗帜,使其随风飘扬,以帮助救援人员辨别风向,及时调整救援工作。在保证所有被救人员都转移到直升机上后,还需要将救生艇和救生筏上的灯全部关闭,避免为救援工作造成误导。

在救援过程中需要采用均匀的搜索方式,要求航载直升机在进行救援工作时,必须在达到覆盖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夏季和秋季的救援搜索,而冬季和春季的救援搜索则不要达到这一要求。直升机在前往救援地点和返航时,都需要在相应高度下飞行,并保证最大的巡航速度,在到达事故地点后,尽量将搜索区域按照小网格的形式划分,以提升搜索的精准度,并在发现海上被困人员后,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救援行动,以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架直升机加1架固定翼飞机 参与泰国船翻事故搜救

2020年将沿海建成全方位海上飞行救助体系

从2001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先后组建了4支救助飞行队,即: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目前,已拥有11个救助飞行基地,59个救助起降点,自有20架救助直升机。我国的海上人命救助从过去单一靠救助船舶实施救助发展到了运用直升机实施救助的海空立体救助,海上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助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完成海上救助任务的同时,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还承担了国家重大任务的应急保障工作。从2003年开始,连续多年保障了神舟系列飞船的海上应急救援任务,专业救助飞机与远洋救助船舶为航天员构建了一条生命保障线;80多次参加了军地各种应急演练、演习任务。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部局规划》部署,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救助飞行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海上立体救助网络。根据国内外经验和行业管理要求,救助飞行队将朝着结构科学、配置合理、技术过硬、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到2020年,在我国沿海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海上飞行救助体系。

按照实现“远近结合,大中小搭配,功能齐全”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救助航空器总数将达46架,基本形成大、中、小型直升机合理配置、功能互补、能够执行多种应急任务的局面。

通过站点加密,加快重点区域飞行救助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实现沿海空中救助网络的全覆盖。基本达到重点海区200-300海里,其他海区300-400海里的建设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