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調會「達成漲價共識」,玻璃板塊將展現「驅動力」?!

【牛邦投教分析】2018年第三次華東及華北等地區市場協調會議7月11日召開,參會的26家廠家佔全國產能48%。各廠家一致認為傳統銷售旺季已經來臨,廠家庫存總體並不多,加之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漲,消化成本是必要選擇。

會議決定自12日起,各廠家根據自身情況報價上漲。會議結束後,部分京津冀和山東等地區廠家發佈消息,報價上漲20元左右,而其他大多數廠家暫時觀望為主。

在需求穩定(略有增長),而供給受限的大背景下,作為近期各類原材料漲價潮當中的一份子,玻璃價格的上漲,也是具有持續性的,相應的A股相關板塊也將受益於這波上漲,而展現出“驅動力”。

數據顯示,玻璃產品供給呈現回落。5月份平板玻璃產量為7137.4萬重量箱,同比減少0.7%;1-5月份平板玻璃累計產量為3.45億重量箱,同比減少1.3%,較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

二雖然玻璃計劃增加產能,仍處於去庫階段。浮法生產線玻璃庫存為3240萬重量箱,較年初增加147萬重量箱,較上年同期減少129萬重量箱。

這導致華東華北地區玻璃價格堅挺。上半年玻璃現貨市場整體表現強於去年同期。

下半年,是玻璃製品的消費旺季,房地產和汽車這兩大需求大戶,雖然都不同程度面臨政策變數,但總體上在下半年強調穩經濟的大勢下,沒有太大問題。下半年預計玻璃現貨有望延續震盪上行走勢。

行業協調會“達成漲價共識”,玻璃板塊將展現“驅動力”?!

早前,華南行業會議企業達成共同拉漲共識(據悉“有關會議提議各廠每週一漲,直到完全消化成本上漲”),廣東、福建、海南絕大多數企業報漲1元/重量箱,市場漲價氛圍濃厚

此次華東華北玻璃協調會再度達成“漲價”共識,可以預計,在目前旺季背景下,各區域會議精神繼續挺價的可能性仍是較大。

由於旺季預期尚存,中游貿易商有補庫傾向,行業庫存在度回落,對現貨企業挺價提供信心。短期看,市場無新利空因素出現,預計玻璃價格穩中偏強。

從下游需求來看——

1、貨幣化棚改雖然比例降低,棚改預計將更多以實物安置來推進,但到2020年棚改總量變化有限,對玻璃需求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平板玻璃需求滯後房地產新開工4-6個季度,因此,預計玻璃需求相對平穩。

2、單車玻璃量價提升趨勢仍在,潛在成長空間較大,預計到2020年國內汽車玻璃市場規模將達到277億元。單車玻璃面積使用量的增加趨勢較為明顯,主要是由於天窗的應用比例不斷加大。SUV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汽車平均單車玻璃面積持續增加每年2-3個點),而SUV的天窗配置率比較高,因此帶動了單車玻璃面積使用量的提升;其次,轎車的天窗配置率也在逐步提升,面積更大的全景天窗逐步投入使用。在此背景下,單位面積汽車玻璃價格不斷提升。

3、近年來,電子玻璃及顯示器件不斷增長,有望成為行業的新盈利增長點。

而在供給方面,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規定,“嚴禁新增產能。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對於未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吊銷排汙許可證,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准新增用地。”這使得玻璃產能有限。

此外環保部2017年印發了《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名錄》規定,2017年開始將對火電、鋼鐵、平板玻璃、農副食品加工等15個行業核發排汙許可證,由於玻璃行業2018年1月1日開始全面執行排汙許可證。目前全國大約10%的玻璃企業未能取得排汙許可證,沙河地區現在已經開始執行,其它地區有很大概率將跟進,由於還有一批企業會因排汙許可證而關停,因此使得玻璃行業的產能明顯縮減。

也就是說,從供給端來看,環保趨嚴、冷修等因素對供給構成壓力,據測算,2018年玻璃供給有望減少7964噸/天的產能,供需缺口達到2843萬重量箱,玻璃價格有望維持穩健。

總體而言,需求穩定(略有增長),供給受限,行業漲價的勢頭還將持續,玻璃行業及其相關產業鏈(如純鹼)相關板塊將展現出“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