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调会“达成涨价共识”,玻璃板块将展现“驱动力”?!

【牛邦投教分析】2018年第三次华东及华北等地区市场协调会议7月11日召开,参会的26家厂家占全国产能48%。各厂家一致认为传统销售旺季已经来临,厂家库存总体并不多,加之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消化成本是必要选择。

会议决定自12日起,各厂家根据自身情况报价上涨。会议结束后,部分京津冀和山东等地区厂家发布消息,报价上涨20元左右,而其他大多数厂家暂时观望为主。

在需求稳定(略有增长),而供给受限的大背景下,作为近期各类原材料涨价潮当中的一份子,玻璃价格的上涨,也是具有持续性的,相应的A股相关板块也将受益于这波上涨,而展现出“驱动力”。

数据显示,玻璃产品供给呈现回落。5月份平板玻璃产量为7137.4万重量箱,同比减少0.7%;1-5月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为3.45亿重量箱,同比减少1.3%,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

二虽然玻璃计划增加产能,仍处于去库阶段。浮法生产线玻璃库存为3240万重量箱,较年初增加147万重量箱,较上年同期减少129万重量箱。

这导致华东华北地区玻璃价格坚挺。上半年玻璃现货市场整体表现强于去年同期。

下半年,是玻璃制品的消费旺季,房地产和汽车这两大需求大户,虽然都不同程度面临政策变数,但总体上在下半年强调稳经济的大势下,没有太大问题。下半年预计玻璃现货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走势。

行业协调会“达成涨价共识”,玻璃板块将展现“驱动力”?!

早前,华南行业会议企业达成共同拉涨共识(据悉“有关会议提议各厂每周一涨,直到完全消化成本上涨”),广东、福建、海南绝大多数企业报涨1元/重量箱,市场涨价氛围浓厚

此次华东华北玻璃协调会再度达成“涨价”共识,可以预计,在目前旺季背景下,各区域会议精神继续挺价的可能性仍是较大。

由于旺季预期尚存,中游贸易商有补库倾向,行业库存在度回落,对现货企业挺价提供信心。短期看,市场无新利空因素出现,预计玻璃价格稳中偏强。

从下游需求来看——

1、货币化棚改虽然比例降低,棚改预计将更多以实物安置来推进,但到2020年棚改总量变化有限,对玻璃需求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平板玻璃需求滞后房地产新开工4-6个季度,因此,预计玻璃需求相对平稳。

2、单车玻璃量价提升趋势仍在,潜在成长空间较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车玻璃市场规模将达到277亿元。单车玻璃面积使用量的增加趋势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天窗的应用比例不断加大。SUV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汽车平均单车玻璃面积持续增加每年2-3个点),而SUV的天窗配置率比较高,因此带动了单车玻璃面积使用量的提升;其次,轿车的天窗配置率也在逐步提升,面积更大的全景天窗逐步投入使用。在此背景下,单位面积汽车玻璃价格不断提升。

3、近年来,电子玻璃及显示器件不断增长,有望成为行业的新盈利增长点。

而在供给方面,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规定,“严禁新增产能。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对于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这使得玻璃产能有限。

此外环保部2017年印发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名录》规定,2017年开始将对火电、钢铁、平板玻璃、农副食品加工等15个行业核发排污许可证,由于玻璃行业2018年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排污许可证。目前全国大约10%的玻璃企业未能取得排污许可证,沙河地区现在已经开始执行,其它地区有很大概率将跟进,由于还有一批企业会因排污许可证而关停,因此使得玻璃行业的产能明显缩减。

也就是说,从供给端来看,环保趋严、冷修等因素对供给构成压力,据测算,2018年玻璃供给有望减少7964吨/天的产能,供需缺口达到2843万重量箱,玻璃价格有望维持稳健。

总体而言,需求稳定(略有增长),供给受限,行业涨价的势头还将持续,玻璃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如纯碱)相关板块将展现出“驱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