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裝配式構件基地如雨後春筍 “積木”市場短兵相接

得到大力支持推廣的裝配式建築,眼下風頭正勁。今年,湖北省計劃落實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築不少於220萬平方米,相當於2.2萬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發展裝配式建築,必須先要建設生產“積木”即建築構件的基地。湖北省住建廳透露的信息稱,目前湖北省內建成、在建的各類裝配式構件基地超過20家,建築“積木”生產的競爭正在快速升溫、日趨激烈。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湖北省首個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項目“名流世家K2”正式封頂

前兩年,湖北省裝配式建築配套推廣政策還不完善,且裝配式建築成本較高,開發商對新產品接受程度較低,導致裝配式建築構件叫好不叫座。一些建成較早的構件工廠甚至很久沒有大訂單,直喊“吃不飽”。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不少企業在加快基地建設。

6月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於鄂州葛店的湖北寶業建築工業化有限公司生產基地,300餘畝土地上,新建的廠房已經完工,車間內的設備正在進行最後調試,一臺機器臂正不斷在工作臺上試著劃出圓形、方形等圖案,用它可製造出不同形狀的預製混凝土構件。“鼠標加水泥,建築企業搖身一變成製造企業。”公司總經理陶金友說。這個基地投產後,每年可生產12萬立方米構件,同時該公司在武漢青山區還有一個類似的基地正在建設。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湖北寶業建築工業化有限公司

據瞭解,到今年4月,武漢掛牌土地的規劃設計條件中,明確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土地已有23宗,規劃用地面積為185.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22.82萬平方米。“這些項目將陸續開工,對裝配式構件的需求是實打實的。”武漢建築業協會裝配式建築分會副會長寧繼成估計,到今年下半年,武漢市至少會有300萬平方米的項目需求。

除了湖北寶業外,中建科技、美好集團、庭瑞築工、湖北宏泰等眾多企業都參與到裝配式建築市場中來,生產基地很多都設在武漢。“武漢在建和已建的構件基地有15個。”寧繼成說。這些基地全部投產後,可滿足1000萬平方米建築工程需要。武漢立項的裝配式項目數量增長很快,預計未來兩年,對構件的需求將迎來高峰。

比拼實力,也比拼“詩外功夫”

競爭日益激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湖北省內主要幾家裝配式建築構件生產廠家,技術上雖各有特色,但就像老虎遇到獅子一樣,實力不相上下。

湖北寶業的母公司寶業集團,已在建築工業化方面探索20年,曾引進吸收德國、日本技術,其在國內外建成的裝配式建築項目有3000多萬平方米。美好集團去年與德國兩家企業簽約,引進100多條先進的構件生產線,計劃3到5年內在30個核心城市建150個構件工廠,其中在武漢計劃建設8個工廠。

中建三局較早佈局裝配式建築產業,成立了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我們在省內佈局了10座構件廠,覆蓋武漢、十堰、荊州、宜昌、襄陽等城市。”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說。其中武漢的兩家工廠年產40萬立方米,公司還具有裝配式建築設計、投資、裝配、諮詢等全套能力。

技術差距不大,各家只能靠服務來吸引客戶。如美好集團的SEPC服務模式,提供全流程免費技術服務,在工程上承諾百米高層建築樁基進場開始18個月內精裝交房,產品零缺陷,向住戶提供終身維保服務等,甚至還“跑腿”幫業主辦理報批、報建事項,協助爭取補貼。

寶業集團不僅有研發設計、生產、施工能力,還具有設備製造能力。對有意投資裝配式建築構件工廠的企業,寶業集團免費提供裝配式建築技術諮詢、裝配式建築製造工廠的佈局諮詢以及裝配式建築製造的生產設備選購諮詢。

市場的積極性起來了,政府的推進力度還在加大。截至去年,湖北省已有11個城市出臺了推進裝配式建築的政策。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裝配式建築,政府投資工程是最好的突破口。不久前,湖北省出臺的《關於促進全省建築業改革發展二十條意見》中,提出10月1日起,全省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滿足裝配式建築技術條件的,50%以上項目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但內業人士也提醒,推廣裝配式建築,需要政府再加大力度扶持、引導,選擇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同時要合理佈局,防止產能過剩。

廣東省

廣東建成超過111條預製構件生產線,大灣區扛起大旗

廣東的裝配式建築發展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著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份,位於東莞的茶山碧桂園項目迎來了上千位來自廣東各地的碧桂園業主。作為碧桂園旗下首個運用SSGF工業化建造體系的項目,茶山碧桂園已經成為了東莞的一張新名片,吸引了超過10萬人參觀。在深圳,國內在建的最高裝配式建築住宅項目已經接近落成。珠海,則在兩個多月前悄然印發了一份裝配式建築住宅項目提前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文件。

據瞭解,2017年,廣東全省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超過937萬平方米,約佔2017年度新開工建築面積的5.2%,裝配式建築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少康表示,發展裝配式建築已成為廣東推動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地提高建築質量安全的必然選擇。

按照規劃,2020年年底前,廣東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要達到15%以上,時間緊、任務重,而廣東全省裝配式建築發展總體還比較緩慢,部分地區開工建設項目寥寥無幾、相關配套政策滯後。如何擴大標杆城市的普及面和建設量,以及在未推廣裝配式建築的城市中打開突破口,成為了廣東未來仍需攻克的難題。

上市房企積極參與

4月19日,張少康在廣東省發展裝配式建築推進工作現場會上透露,近年來,廣東的裝配式建築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目前已培育了深圳市1個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和15個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湧現出裕瓂幸福家園、華潤城潤府三期等一批典型範例,取得了積極成效。全省形成一定規模的裝配式建築產業鏈,各類構件廠超過30家,生產線超過111條,生產能力超過572萬平方米,構件產品涵蓋預製外牆、樓梯、陽臺、內牆條板、飄窗、空調板、疊合梁板、預製牆板等類型。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華潤城潤府三期

萬科可謂是全國住宅產業化的先驅,通過十幾年的探索,已建立了完整的建築工業化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對建築產業化在深圳甚至全國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據萬科方面提供的數據,2017年,該公司新開工業化項目面積達3306.3萬平方米,其中南方地區是最高的,達991.22萬平方米。

華潤在全國17個城市已落地45個裝配式建築項目,位於深圳的華潤城潤府三期目前是國內在建的最高裝配式建築住宅,該項目總建築面積30.3萬平方米,規劃的7棟塔樓中有6棟為裝配式結構,建築高度最高為182.35米。據介紹,該項目採用了“內澆外掛”體系,非承重外牆、預製陽臺、預製樓梯、預製疊合板、輕質內隔牆板等多類型構件都是通過預製生產的,預製率超過15%,裝配率超過56%。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華髮國際海岸

大灣區擔起推廣重任

受制於項目的拓展節奏,開發商的裝配式建築發展規模相對有限。在廣東的規劃中,政府投資工程是該省完成裝配式建築發展目標的中堅力量。

2017年4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發佈,將全省分為重點推進地區、積極推進地區、鼓勵推進地區。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城市群是發展裝配式建築的重點推進地區,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比達到50%以上;到2025年年底前,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35%以上,其中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以上。

奔著這個目標,珠三角的幾大城市紛紛出臺實施細則和獎勵政策。據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徐松明介紹,深圳出臺了《裝配式建築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0),把“加快推進建築工業化,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築”作為深化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以政策支持、標準建設、示範帶動為重點,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積極探索並形成了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深圳模式”。截至目前,深圳裝配式建築面積累計突破1000萬平方米,被住建部認定為首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8家深圳企業入選裝配式建築基地名單。

作為省會城市,廣州的任務頗為艱鉅,該市2017年9月發佈的《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各區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面積比例,到2020年不低於30%,到2025年不低於50%;其中南沙、黃埔、天河、番禺、白雲、荔灣等發展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到2020年力爭達到40%,到2025年力爭達到60%。

東莞的目標也不低,計劃至2025年末,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5%以上,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以上。

正在積極申報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的珠海,落實相關激勵措施的速度很快。2018年3月,該市發佈《關於印發珠海市裝配式建築住宅項目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通知》,明確七層以下的商品房項目已完成基礎和結構工程封頂(不含地下室工程);七層以上的商品房項目(不含地下室工程)已完成基礎和結構工程三分之一層數的裝配式建築住宅項目,可以提前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該文件被認為是珠海市建築產業化重要的鼓勵扶持措施之一。

在戰略上來看,廣東認為裝配式建築能夠催生新產業新動能,能夠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能夠起到補短板的作用。但廣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頗為不平衡,珠三角是屬於推進較為積極的地區。張少康指出,廣東裝配式建築發展的短板突出表現在部分地區重視不夠、認識不夠、宣傳不夠,有畏難情緒,觀望多、行動少、開工建設的項目寥寥無幾;相關配套政策滯後,相關技術和產業配套還不完善,裝配式建築成本高;省內大部分建築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的管理能力與國家發展裝配式建築的要求不相適應等。

有鑑於此,他表示,深圳、廣州、東莞等工作推進比較快的城市,未來要做好“擴面、增量、創優、推廣”工作,繼續當好全省的排頭兵,把普及面和量做大,再創一批精品項目。還沒有開始推的城市要在“學習、謀劃、推動、落實上下功夫”,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要選擇一些突破口積極推進。多管齊下,逐步實現2020年和2025年的階段性總目標。

河南省

鄭州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增強城市防澇能力

近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公佈《鄭州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和《鄭州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加快推進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低影響開發

根據《意見》,鄭州市將開展低影響開發(LID)的相關專題研究,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採用“滲、蓄、滯、淨、用、排”等措施,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儘可能維持城市開發建設前後水文特徵不變,有效緩解不透水面積增加造成的徑流總量、徑流峰值與徑流汙染的增加等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意見》要求,鄭州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總體指標為75%,具體建設項目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以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確定的指標為準。同時採用低影響開發的建設項目區域內雨水徑流年SS(懸浮物)總量去除率按照40%~60%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率要大於5%,新建地區的徑流排放應以不對水生態、水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為原則,開發後產生的徑流峰值不得超過開發前;當地區整體改建時,對於相同的設計重現期,改建後的徑流量不得超過原有徑流量。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分類明確雨水系統設計內容

《意見》還分類明確了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內容。

建築方面,可保護併合理利用原有的溼地、坑塘、溝渠等,在建築、廣場、道路周邊佈置可消納徑流雨水的下沉綠地;區內景觀水體補水、循環冷卻水補水及綠化灌溉、道路澆灑優先選擇雨水,同時限制地下空間的過度開發,為雨水回補地下水提供滲透路徑;建築設置簡單式綠色屋頂或花園式綠色屋頂,在雨水立管末端設置雨水桶;無綠色屋頂的建築排水管末端採取雨落管斷接,將屋面雨水就近引入周邊下沉式綠地或雨水花園。

道路方面,小區道路橫斷面設計,要優化道路橫坡坡向、路面與道路綠化帶及周邊綠地的豎向關係,便於徑流雨水匯入綠地內低影響開發設施;路面雨水採用生態排水的方式,匯入道路綠化帶及周邊綠地內的低影響開發設施,並通過設施內的溢流排放系統與其他低影響開發設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相銜接。城市道路對現狀道路橫斷面優化設計,採用改造路緣石、增加溢流口等方式,將城市道路徑流引到綠地空間;設置雨水溼地、雨水塘等雨水調節設施,集中消納道路及部分周邊地塊雨水徑流,控制徑流汙染。

城市水系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水系濱水綠化控制線範圍內的城市公共綠地,在綠地內建設溼塘、雨水溼地等設施調蓄、淨化徑流雨水,並與城市雨水管渠的水系入口、經過或穿越水系的城市道路的路面排水口相銜接。濱水綠化控制線範圍內的綠化帶接納相鄰城市道路等不透水匯水面徑流雨水時,應建設為植被緩衝帶,以削減徑流流速和汙染負荷。

同時,《意見》要求鄭州市建立健全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和相應的監測手段,並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加強專業技術培訓。

國際

突破建築侷限!荷蘭用3D打印技術建造住宅區

荷蘭南部城市艾恩德霍芬將推出全球首個通過3D打印技術建造的住宅區。負責興建的建築公司深信,“3D打印房屋”會在未來5年成為主流。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艾恩德霍芬市

據介紹,預計該項目的第一套房子會在明年竣工,這是一套有三間臥室的平房。薩利特形容3D打印可以改變建築行業,除了幾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狀外,更可以讓建築師設計出非常優秀的水泥結構。

“另一個好處是可持續性,(3D打印)需要更少的水泥,可減少生產水泥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薩利特說。

“里程碑項目”的首批房屋暫時只有內牆及外牆用3D打印。項目團隊希望,到建造到第五套房屋時,3D技術已進步到連水管和其他必需的設施都可打印出來。

Van Wijnen經理範古格(Rudy van Gurp)估計,“3D打印房屋”會在未來5年成為主流,因為3D打印技術不僅比傳統方法更便宜,又可解決荷蘭目前國內砌磚工人短缺的問題。

企業

江蘇天成成功中標淮安首個裝配式高層安置小區

「行業快訊」6月13日全國裝配式建築動態

黃崗安置小區

江蘇天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功中標黃崗安置小區項目,為淮安市區首個混凝土裝配式建築高層安置小區。項目位於淮安市高鐵商務區,中標價達5.75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3萬m2,施工現場採用BIM技術管理,實現了建築產業現代化要求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