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貿易戰對美國農業(大豆&玉米)的影響

CME 首席經濟學家 Bluford Putnam等

總結:

1、由於美豆全球市場份額比玉米更大,大豆麵臨的價格風險要比玉米大得多。

2、預計2019年種植季,玉米將重新奪回領先的地位;2019年種植面積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特別大,並會增加2019年到期的期貨合約的波動性。

3、巴西和阿根廷將是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它們處在向中國出口的最佳位置。

正文:

2018年上半年,美國共和黨政府發起了一項全面的努力,將關稅作為保護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的武器,並迫使世界各國改變貿易協定和關稅。從歐洲到中國,再到墨西哥和加拿大,世界其他各國的反應都是採取以牙還牙的措施,提高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同時改變從美國購買產品的習慣。雖然美國經濟將會在許多地方受到影響,但美國農業是最受關注的,也是報復的主要潛在目標。簡而言之,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護製造業的就業機會還不得而知。但美國農業將付出高昂的代價。由於美國農業是受到關稅和非關稅報復的焦點,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為什麼大豆會比玉米受到更大的影響。

圖表1 玉米和大豆價格變化

我們預期的結論:

1、美豆生產和價格的風險要遠高於玉米。

2、2019年種植季,我們預計玉米在美國的種植面積將重新超過大豆。

3、巴西和阿根廷將是對美進行貿易報復的最大受益者。

美國玉米和大豆生產

2018年是自美國農業部(USDA)1983年公佈數據以來,首次出現農民計劃將更多土地用於種植大豆(8900萬英畝),而不是玉米(8800萬英畝)的情況。大豆作為世界最大的動物飼料以及第二大植物油來源,其在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大約三分之二的大豆被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被進一步提煉並用於食用油、人造奶油和沙拉醬等食品,而豆粕則是家禽和牲畜高蛋白飼料的主要成分。考慮到全球貿易流動,豆粕作為雞和豬的主要飼料,這是最重要的。

儘管玉米在餐桌上備受歡迎,但在使用方面,大約有55-60%的玉米用於牲畜飼料以及35%-40%用於生產乙醇。

對美國農民來說,根據他們對未來需求的預期以及可能的價格走勢,這可以簡單的聯繫到他們將部分種植面積從玉米轉向大豆的原因,反之亦然。因此我們研究的焦點集中在玉米和大豆生產的幾個方面,即:

1、美國生產的在全球供應中所佔比重;

2、美國出口產品買家的集中性或多樣性;

3、競爭對手奪取美國市場份額的能力。

全球供應和出口競爭

美國在全球佔大豆和玉米的產量大約三分之一多一點。在2017-2018年(9月-8月)美國佔全球玉米的產量為35%,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大豆的產量佔比同樣是35%,不過我們注意到,就全球大豆產量的百分比來看,巴西是美國的有力競爭對手。

美國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出口的,特別是大豆。美豆出口量佔美國2017-2018年產量的47%。雖然玉米出口量同樣相當客觀,但在美國產量中所佔的份額卻很小,僅有15.7%左右。美豆出口的買家相比玉米更加集中,這使得大豆更容易受到關稅報復的影響。中國是美豆最大的買家,根據商務部的測算,2017年中國的進口量佔到了美豆出口的57%。這樣的出口集中度,使得中國有能力對美豆造成傷害。相比之下,玉米出口更加分散,沒有一個買家是主要的購買者。玉米主要的買家包括墨西哥和日本,2017年出口墨西哥和日本的佔比分別28%和22.5%。

競爭對手奪取美國市場份額的能力

大豆的生產相較於玉米競爭更大。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地,他們都將受益於對美國關稅的報復。預計巴西將在2018-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

在2017-2018年,巴西大豆產量為1.19億公噸,美國則為1.195億公噸,阿根廷受到乾旱的影響,產量為3700萬公噸。我們預計2018-2019年阿根廷的產量將會隨著乾旱的消退和厄爾尼諾的迴歸而實質性的增加。隨著拉美競爭對手在全球產量和美豆價格下跌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們預計美國未來的種植面積將重新轉向玉米。

美國玉米同樣面臨著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和歐盟的競爭,但這一競爭並不像巴西對美豆構成的威脅那麼大。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最大的玉米生產國,2017-2018年,中國的產量是2.16億公噸,美國為3.71億公噸,而剩下的三個競爭對手則分別僅有8500萬公噸(巴西)、6210萬公噸(歐盟)和3300萬公噸(阿根廷)。

本文源自國際衍生品智庫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