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後收入到「睡後收入」,你只差這一個動作

稅後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中的個人

交納部分、個人所得稅後,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社會保險中的個人交納部分、住房公積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是稅前列支的。因此,稅後工資是多少,公司實際發放的工資就是多少,不需要再另外扣費用,稅後工資指的就是實際發放的工資。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

中國個稅立法始於1980年的徵點定為800元,到2011年的3500元,再到如今提高至5000元,可是省了不少錢呢。

不信算筆賬。

稅後收入到“睡後收入”,你只差這一個動作

假設月工資10000,扣除社會各項保險費2000。起徵額3500元,那麼稅後收入7655元。起徵額5000元,那麼稅後收入7805元。變相賺了150元。

“睡後收入”的大意是說,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能持續自動獲得的收入,又被稱為“被動收入”。

真正決定你的收入水平,以及下半生生活質量的或許就是你的“睡後收入”。

那麼,如何擁有睡後收入?

華人首富李嘉誠常打一個比方: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

是不是有人要抱怨40年時間太長?沒辦法,基數有限,只能靠更多時間去彌補,想要更早實現財富目標,你需要先完成一定的財富基礎。對普通上班族來說,人生積累財富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水嶺莫過於100萬元。

李嘉誠就說過,賺第二個1000萬時要比賺第一個100萬簡單容易得多。他在不到30歲的時候,就完成了這個跨越。回顧一些知名富豪經歷,他們也大多在30歲左右就完成了這筆積累。

越早完成靠勤勞存錢的階段,你才能越早進入以錢賺錢的階段。所以你積累第一個100萬元所用的時間長短,基本能夠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厚度。

如此,那些令人困擾的貧富問題就有了“基本標準”的答案:一個人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賺了多少,也非一味開源節流,而是取決於如何理財。

比如說股市,去年的風格很是明顯,A股這裡消費和白酒一枝獨秀,美股那邊繼續牛市行情,買啥好像都不虧。但到了今年春節前後,紛紛開始春天的躁動,今天漲,明天跌,讓人抓不住重點。

再比如說以前穩賺的P2P,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各項條文的出臺,一大批小平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不僅很多灰色業務不能做了,正在搞的東西收益率也越來越低。

難怪有某大V說,現在理財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理財意識,和監管方強力控風險保穩定之間的矛盾。大意如此。

當然這也不能怪誰,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同等收益下需要冒的系統性風險也在增加。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投資賺錢變難了。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很有可能出現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賠了百分之五的情況。

所以,基金這種相對穩健的理財方式,瞭解一下。如果你不懂,它會告訴你。(xiaocat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