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的的行伍經歷

他是新中國空軍的開山老兵,先後在朝鮮戰場和福建前線為中國戰鷹指揮引航。他的履歷見證著中國空軍從成立到發展的艱辛過程;他的行伍經歷是在戰機和炸彈的呼嘯聲中一頁頁寫就的。他就是新中國的喋血保衛者——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後改名紀次龍)。

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的的行伍經歷

家族沒落少年從軍

1933年,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誕生在即將破敗的紀氏大家族裡。此前的紀家有“雙千頃(千頃良田和千頃棗林)、雙誥命”的雄厚政治和經濟背景。相傳,當年一個過路的外鄉人不屑紀家的無邊無際的田產,曾發狠疾走,不料兩天過去,實在憋不住,還是一泡屎屙在了紀家的地裡,故有人管紀家的田叫做“留屎田”。

幼年的紀烈承僅過了幾年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就趕上了紀氏大分家。分家後,母親於1942年早歿,父親紀根端帶著烈承、烈平兩兄弟來到天津當了“立記稻香村”的掌櫃。店鋪由於曾經作為抗日秘密組織的接頭地點,被日本人發現而關閉。紀根端隨即投奔妹夫到徐州稅務局當了一名科員,後任襄理。但就在事業稍有起色的時候,不幸患上肋膜炎於1946年去世,時年僅39歲。13歲的紀烈承和9歲的弟弟紀烈平遂成孤兒,由奶奶紀李氏和大姑紀根沛拉扯著艱難度日。

1946年是抗日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正在上中學的小烈承聽了一場戴安瀾師長率中國遠征軍赴緬抗日的報告會,為戴安瀾馬革裹屍、壯懷激烈的英雄事蹟所深深震撼。於是他毅然參加了國民黨青年遠征軍,這是他軍人生涯的奠基,半生坎坷的開始。

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的的行伍經歷

內戰被俘棄暗投明

1948年,平津戰役打響,紀烈承隨大部隊駐防北京長辛店大灰廠一帶。同年冬,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部分北平守軍紛紛向天津方向撤退,一時間群龍無首,逃兵遍地。天津解放後,國民黨13萬守軍被全殲,陳長捷等高級將領被俘獲。紀烈承也成了一名俘虜。

與此同時,紀烈承的大姑紀根沛正領著他的弟弟紀烈平淚飛如雨地在天津黃家花園一帶陣亡國民黨士兵的屍堆中翻找著他的“屍體”。

幸運的紀烈承受到了解放軍的優待,他作為一名“可塑之俘”被送到位於河北青縣的“解放教導團”學習改造,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後,因年少無邪、覺悟提升快、文化程度高進入了石家莊“華北軍政大學”。他在那裡系統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著作以及艾思奇的《社會發展史》,積極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並當上了分隊長,他改名紀次龍。因為他要走出那段辛酸的歷史,如龍一樣翻轉騰越、直上九霄。

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的的行伍經歷

抗美援朝立功受獎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紀次龍以其突出的軍事才幹被第一批優選到“華北軍區空軍”,成了新中國空軍的一位奠基者。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紀次龍光榮地成了“中朝空軍聯合衝擊機指揮所”的一名見習參謀。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美空軍飛機不斷襲擊襲鴨綠江大橋,如何保證過橋人員和物資的安全,除了較被動的高炮掩護外,紀次龍負責的鴨綠江大橋的防空情報工作尤為重要。

1951年春的一天,來自祖國內地的一支“華北文工團”準備通過鴨綠江大橋到朝鮮前線慰問,通過大橋的時間關乎著全團人員的性命,一個判斷失誤,幾十條鮮活的生命瞬間就會逝去。慰問團長看著眼前這位年僅十八九歲,眉宇間還有著一股孩子氣的情報參謀,心中不禁忐忑不安。紀次龍斬釘截鐵地一揮手,命令慰問團在下午2時20分以前必須通過大橋,慰問團長只好依令而行。就在其一干人馬剛剛到達對岸安全地帶後,美軍B29轟炸機群就像漫天烏鴉一樣蜂擁而至,隨著一堆堆集束炸彈的瘋狂濺落,慰問團全體人員瞪大眼睛目睹這座尚存著他們餘溫的鋼鐵大橋在炸彈中捲曲、塌陷。一年多以後,那位慰問團團長在一次志願軍的會議上偶遇紀次龍,他頓時眼睛裡滿浸著淚水衝上來和他擁抱,口口聲聲稱他“大恩人”。

紀次龍在朝鮮戰爭中由於作戰勇敢,情報偵察工作優異,在殲滅敵機、保護鴨綠江大橋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曾先後獲得三等功和朝鮮軍功章各一枚。

紀曉嵐八世孫紀烈承的的行伍經歷

因身份問題遭審查卸甲為民

1956年,肅反,紀次龍因為家庭出身不好,社會關係複雜,參加過國民黨軍隊並當過班長而受到審查。

1968年後,紀次龍再次受到“文革”風潮的影響,在濟南軍區空軍司令部任職的紀次龍與他熟悉和熱愛的軍事生涯漸行漸遠,他做過一段戰備值班代理參謀長後,就離開了領航、通訊、偵察、情報等作戰第一線,開始了他長達3年的“五七幹校”生活。然後他來到青島3337軍工廠(原前哨機械廠)做軍代表。他和工人打成一片,積極參與帶領該工廠的生產和發展。在短短的幾年裡,擴大產品規模,建立鍊鋼爐,上馬新產品,讓這家長期虧損的工廠扭虧為盈。他離開的時候,許多幹部工人流著眼淚依依送別。

1972年,年近40歲的紀次龍轉業回到天津,在一家鋼鐵廠做了一名“司磅工”,就是用磅秤為產品稱重。一夜之間,這個昔日倚天亮劍的韋陀天神變成了獨釣寒江雪的蓑笠老翁。許多人為他惋惜和遺憾,但他卻幹得怡然自得。

如今,紀次龍已退休,安度晚年,他聲如洪鐘、身板筆直,讓人一望便知其行伍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