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爲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選理財?

銀行是廣大用戶可以看得見的實體金融中心,而網上的諸多理財產品用戶“看不見,摸不著”,存在騙局的可能性較大,風險較大。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對銀行的信任很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現在的社會里,往往中老年人才是有存款的人,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還承擔著房貸,信用卡等負債。而在中老年人的認知裡,銀行就是存錢還會有利息賺的地方。所以這就是他們認為的理財方式。

很多人缺少對理財產品的瞭解,或者承受風險能力低。有些人通過了解還是願意購買理財產品的,有些人一聽說可能會虧本,更願意賺取銀行微乎其微的利息,而不是承擔虧損的風險。而且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長,不夠靈活。對很多人來說存在銀行的錢不僅安全,在緊急時刻也能隨時取用以備不時之需。

而且在前幾年有很多關於理財的第三方公司非法集資,導致大家對理財公司的產品很不信任。大多人的存款還是靠自己工作賺來的,他們不願冒險,但是具有一定投資理念的,又怕自己炒股全是綠、保險怕被坑、借給地下高利貸沒有膽、投資入股企業沒門道、實物投資眼觀不行等,對於這種投資理財很多人還保持一種觀望的態度。

但總的來說,銀行存款是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雖然利率不高,也不至於賠錢。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因而選擇的理財方式不同。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都不重要,適合自己就好了。

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選理財?

以一年期定期利率為例,目前央行的基準利率為1.5%,國有大行的利率上浮至1.75%,地方性銀行利率則達到2%至2.25%之間。而同時期,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基本在5%以上,與理財相比,銀行存款利率確實望塵莫及。但為什麼人們仍然把錢主要存在儲蓄裡,無外乎以下幾個因素:

安全性因素

銀行存款,屬於剛性兌付產品,到期銀行必須要按照預先給定的利率支付本息,即使銀行破產倒閉,也有保險公司賠償的50萬元限額,可以說除了國債,銀行存款是所有投資方式中風險度最低的,這對於風險極度厭惡的人群(老一輩)是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的。

理財產品,不屬於剛性兌付產品,理財產品到期的收益不固定,甚至就是本金能否全部拿回來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屬於不保本還不保息的產品,所以理財的風險性比較大,這對於個別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選理財?

流動性而言

銀行的存款,只要你需要,隨時可以隨時支取,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損失的最多就是利息按活期利率計算。

但理財產品流動性則相對較差,正常情況下,理財產品未到期不允許提前贖回,也就說說即使你對這筆資金在著急使用,也只能等到期(目前部分銀行推出理財轉讓平臺,但這個的前提也是要有人願意接手,方可轉手)。

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選理財?

起存金額限制

銀行活期存款,沒有起存限制;定期存款,一般起存為50元,對於大部分人,即使是奔波在溫飽線上,都可以達到上述水準。

銀行理財,起存點最低為5萬元,部分產品未10萬元,甚至100萬元;不說後兩者,就前者5萬元,不少揹負車貸房貸的人,短時間內都難以拿出這筆資金出來。

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選理財?

總結

事物的存在既有其合理性,通過以上三點解析,你應該知道,為什麼銀行存款利率遠低於理財的收益率,但存款規模卻仍然高於理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