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敌滴滴是如何炼成的?

滴滴在度过平静的2017之后,或许没想到会面对这样的一个2018。资本反噬、外行入侵、司机倒戈、乘客危机、媒体唱衰,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曾经广受赞誉的独角兽,仿佛一夕之间遭遇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打开手机,发现滴滴已成为“全民公敌”。

全民公敌滴滴是如何炼成的?

不过,比起担忧滴滴,相对而言,小二更为担忧的是:整个滴滴事件里面自媒体所暴露出来的众生相,有人冷静旁观、有人碰瓷热点、更有人落井下石。唯恐不乱,甚至主动加戏的部分自媒体,这让人更为担忧自媒体的未来,因为这走在一条自作孽的道路上。

比起亮点,自媒体展现的是更多污点

刚知道事件的时候,看的报道标题是空姐遇害的简讯,但当同事念到新闻标题“空姐深夜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让小二很不舒服。

不舒服的不是滴滴又闯祸了,而是这个媒体很“坏”,坏在它太明白:“空姐乘坐滴滴遇害”比起“空姐遇害”更吸引眼球。对于有操守的记者而言,如果企业没有主观恶意的话,就像警方通报一样不会提及企业的名称。

而且这还是来自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可以想见自媒体会乱成什么样。接下来的你就看到了,“滴滴打人 ”升级到“滴滴杀人” 等等乱七八糟,一切以夺眼球的标题出来了,很多自媒体就像闻到血腥的鲨鱼一样,成群结队、汹涌而来,深怕自己碰瓷晚了,错过一个好位置,站不上一个好风口。

当不管打开网站还是APP的时候,看到的全是嗜血的身影,这样的自媒体很烦。还好,自媒体还有一些亮点,能让人保存对自媒体那份善意。一些冷静的旁观者们让小二明白了:为什么滴滴悬赏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越界。

可惜的是滴滴的越界有媒体看着,但媒体的越界会有谁看着呢?

全民公敌滴滴是如何炼成的?

流量成为他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媒体现在犯得错误,很多传统媒体都犯过。

之前很多所谓的“大V”们给伊利洗地,传统媒体帮着洗地的也不少。甚至有的传统媒体通过写企业负面新闻来谋求合作,结果就是“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一些没能守住底线的媒体,还有就是“秦火火”等造谣者身陷囹圄,这才让一些媒体收敛起来,把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

尽管已经有前辈因此被判刑,但在流量和利益面前,很多自媒体开始尝试着伸手了,抱着“宁可说错,不可错过”的心态来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任何一个热点都要蹭,有点口水就往死里喷。因为,流量成为他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技的发展让人人都是媒体。这种让人能以低成本的方式畅所欲言,还可以获得回报的模式吸引着大批的人参与进来。白的黑的、好的坏的、专业不专业的、单打独斗的、团队合作的。只是,作恶的自媒体就像是作恶的司机一样,平台是不是该管管?

全民公敌滴滴是如何炼成的?

最后发个投票吧,这场风波里, 身为自媒体的你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身为自媒体的你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单选)
0
0%
冷静旁观的自媒体
0
0%
碰瓷热点的自媒体
0
0%
落井下石的自媒体
0
0%
摇头苦笑的自媒体
0
0%
说不上来的自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