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爲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

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

演員黃磊的父親已經82歲了,自從春節過後就再也沒見過面,“爸爸總是說,你別來了,你難得回家一趟,陪陪孩子”。

別回來了,有時間多陪陪孩子;

我什麼都不缺,你多給自己買點東西;

養老院都是同齡人,我跟他們有共同語言;

我能照顧好自己,你好好工作,別擔心;

我身體好得很,別惦記……

中國式父母,大多都是這樣,他們愛孩子超過愛自己,哪怕自己行動遲緩,病痛交加,夜不能寐,也捨不得給兒女添麻煩。

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

張泉靈去養老院採訪,發現每一個老人身上,都有股老人味兒。於是就問了其中的一位老奶奶,多久洗一次澡。

老奶奶說:“我儘量不洗澡。我們這個年齡,一個人住,洗澡是很容易出事。一個不小心摔倒了,要是就這麼去了,倒還好。要是把自己摔癱了,殘疾了,成植物人了,那兒女下半輩子,就被我給耽誤了。我不能連累了孩子,所以我儘量不洗澡……

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他們寧可自己忍受不適,而一旦“不小心”生了病,給子女添了麻煩,他們就會手足無措,感恩戴德。

歌手李健的父親患癌的時候,他的歌唱事業發展的並不順利。為了給父親治病,他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了,交手術費時,他的父親感動得哭了,連連感恩:孩子們懂事了,給孩子們添麻煩了。

子女掏錢給父親治病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小的時候他曾跑前跑後花錢給我們治過多少次病,從沒嫌過麻煩,而現在輪到他自己,他竟然覺得是給孩子們添麻煩了。李健說,“這讓本已焦慮的我心如刀割”。

隨後李健父親的病情每況愈下,生命的最後階段,李健送他回哈爾濱。火車上,父親已經很虛弱了,每次去洗手間都要李健攙扶或者揹著,時隔多年,李健仍然記得當他揹著父親時,父親說了句,原諒爸爸。

那一瞬間,我強忍住了淚水。他太客氣了,竟然對自己從小背到大的兒子客氣,而我只是背了他幾次而已。

“原諒爸爸”這四個字裡有太多含義,有內疚、有感激、有牽掛,更有不捨……

多少中國式父母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為子女的未來擔心?又有多少中國式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而活,就連死也都是“為了孩子”?

溫州的塗先生母親患上了肺癌晚期。為了不拖累子女,她留下了一封訣別書後,帶上安眠藥離家出走,最終在山間的一處隱蔽的草叢間服藥身亡。

在訣別書中,她寫道:不想連累孩子,讓孩子別找她了。

去年,南京的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她在遺書中寫道:

“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當你接到通知回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在身上,再讓小跟用水拖乾淨地面,浮灰不能掃,而後用溼抹布擦玄桌椅凳上的灰塵,開窗通風不會染病。最後再打開櫥櫃和抽屜整理東西……

遺體速火化,一切從儉。”

老人走的時候,正是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遺書中寫著“昨日”,說明老人一定以為孩子第二天就會為自己料理後事,讓自己體面的離開。卻萬萬沒有想到,直到兩個月後,鄰居聞到了屍體腐爛的氣味,才發現屋內的悲劇。

這世上最淒涼的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即使有兒有女,卻仍是孤苦無依,寂靜離去。

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擔心子女的身體,叮囑他們要“開窗通風以免染;而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怕給子女添麻煩,囑咐兒女“

一切從儉”。

老年人自殺率上升:為什麼父母寧可死,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

近年來,老年人的自殺率越來越高。目前每年至少有10萬名55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殺死亡,佔每年自殺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為中國自殺率最高人群。

而在這些自殺的老人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想給孩子添麻煩,不想拖累孩子。”

中國式父母的特點就是不給孩子添麻煩。儘管你早已成年,結婚生子,已經是社會上的精英,同行業的佼佼者了,但是無論你年齡幾何,取得多大的成就,在父母眼裡你都是那個沒有長大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他們年輕的時候為你奔波勞碌,退休了幫你料理家務,照顧孩子,他們為你付出了一切,直到他們發現再也沒什麼能夠付出。這個時候,“不添麻煩”就是他們對兒女最後的愛。

為了完成這樣的“愛”,他們寧可被病痛折磨也不要兒女回來照顧;寧可忍受不適也不想洗澡摔傷耽誤兒女的時間和前程;寧可在荒郊野嶺結束自己的生命,也絕不死在家中,以免孩子被別人說閒話……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仍在為子女著想!而子女卻吝嗇到,闔家團圓的中秋節也不知道給獨居在家的母親打個電話,吝嗇到兩個月不聯繫父母,不聞不問!

有多少人,忙著去找詩和遠方,忙著工作戀愛,忙著孩子房子,卻從來捨不得從刷微博、打遊戲的時間裡抽出5分鐘關心一下父母?

我們很年輕很狂妄,心中裝滿了理想和世界,可對於父母而言,你就是他們的全世界。

他們可以為你生,為你死,而他們想要的也不多,一點陪伴,一點關心,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