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曾说过,掌握了各学科的重要理论,你就拥有了多种思维方式,能早一步发现周围的变化,洞察商机。


善于反思和总结,是职场高薪人士的共同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呢,多去借鉴学习聪明人常用的思维模型,能让思维更清晰,工作效率更高。

以下,给大家总结了10条职场人士常用的思维模型,一起来学习下。

一、30秒电梯法则

凡事直奔主题,直奔结果。人们一般会记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内,这就是30秒电梯理论。

任何计划都必须简单有效,方案如果不能使同事懂,那么客户也一定不懂。此外,一个计划如果30秒内讲不清楚,说明计划本身有问题。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二、PDCA循环规则

计划(P),制定目标与计划;实施(D),任务展开,组织实施;检查(C),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处理(A),纠正偏差,对结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

每一项工作都有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并进一步改进,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三、6W2H法则

是一个以价值为导向的标准化思维流程,是人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都要经过选择目标 (which)→选择原因(why)→功能如何→(what)→什么场地(where)→什么时间(when)→什么组织(who)→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性价比如何(how much)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并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预定目标。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四、黄金思维圈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what层面,也就是事物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正在做什么事情,做成了什么事情

2、how层面,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即做事的措施和方法。

3、why层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what-how-why的思考方式就是黄金思维圈,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他是在一个Ted的演讲中提到黄金思维圈的,那个演讲的名字叫“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行动”。但是后来这个方法应用的领域远远超越了激励别人。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五、复利法则

很多人以为获取功名的先决条件是不菲的资金支持,庞大的信息人脉网和超出常人数倍的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即使你的起点很低,只要你有清晰的人生计划和长期坚持的耐心,复利会使你走向真正的成功。

复利的效果以理财举例,比如你现在往银行存入100元钱,年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无论您用单利还是复利计算利息,本息合计是一样的,全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别就出来了,如果用单利计算利息,第二年的本息合计就是120元;可复利就不一样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计成了121元已比单利计算的多了1元钱,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点,年限再长一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复利公式=本金x(1+利率)。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六、10/10/10原则

我们大多数人做决策时都会存在一个问题:不考虑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时,你可以根据10/10/10原则来考虑所做的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个原则就是:

(1)这个决策在10分钟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2)这个决策在10个月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3)这个决策在10年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做决策时如果能践行10/10/10原则,这将有助于你在决策时免受感性因素的影响,迫使你考虑到这个决策可能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七、SWOT模型分析法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八、决策树原理

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中,表示基于特征对实例进行分类的过程。
它可以认为是if-then规则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相比朴素贝叶斯分类,决策树的优势在于构造过程不需要任何领域知识或参数设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探测式的知识发现,决策树更加适用。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九、拆解思维

也可以叫编程思维,就是把一件事儿细化、结构化、使逻辑缜密且可执行。

上电梯时共分几个步骤?

  • 有的人这样回答:① 按电梯按钮 ② 电梯到了,进入电梯。没了,我判断这样的人基本不适合做程序员,即使做一般事物也很粗糙。

  • 有的人回答:① 按电梯按钮 ② 看那个电梯间灯亮 ③ 走到灯亮的电梯间的两侧等待 ④开门后等电梯里的人出来 ⑤ 人出完后进入 ⑥按要去的楼层 ⑦ 楼层到了,按住开门钮等其他人先下 ⑧自己下。我猜她很有教养,情商很高。

  • 比较满意的回答是这样的:① 不是所有的电梯都通向你去的楼层(尤其是高层建筑,比如1~10层和10层以上分开…),先看电梯间旁的标签,选择适合你的电梯间。②判断:你是要上还是下 ③ 按上或下按钮 ④ 观察那个是电梯信号灯 ⑤ 寻找信号灯亮的那个电梯间,电梯反应会有延迟,可能等待几秒钟,不必重复按 …(后面省略)。最关键的是他加了一句,“这个过程根据需要可以无限细化下去,比如用左手还是右手去按按钮,抬手的整个过程等等。如果让他们开发银行系统或火箭控制系统,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如何让人放心?因为人脑会忽略掉很多显而易见的步骤,把自己想象成在编写控制机器人的指令的程序员,会有助于训练自己这个能力。

    乔布斯曾经说过:“学习编程重要的是我们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学习如何思考。所有美国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就像学习法律一样,它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

十、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在人生当中,真正对我们有决定性影响的事,只有二成甚至更少。也就是说:在我们每天忙碌着的事情中,只有极少数真正有价值。

而优秀与平凡者的差异,就在于优秀者往往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做好一件事,而平凡者以平均精力做许多无效的事,结果什么事都做不好。专精于一事,自然是很难做的,然而越优秀的人,偏偏越是要征服难做的事。

世界上著名的《二八定律》:

20%的人明天的事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谩骂、批评。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的人影响。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相信自己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现状。

20%的人尊重客观规律,80%的人自以为是做事。

20%的人嘴上说说,80%的人放手去做。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总是坚持,80%的人善于放弃。

20%的人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逃避现实。

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聪明的职场人都在用这10种思维模型

知道了这些思维模型,还得把他们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真正让你得到提升哦~赶快实践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