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在《窮查理寶典》中,芒格曾說過,掌握了各學科的重要理論,你就擁有了多種思維方式,能早一步發現周圍的變化,洞察商機。


善於反思和總結,是職場高薪人士的共同點,對於普通人來說呢,多去借鑑學習聰明人常用的思維模型,能讓思維更清晰,工作效率更高。

以下,給大家總結了10條職場人士常用的思維模型,一起來學習下。

一、30秒電梯法則

凡事直奔主題,直奔結果。人們一般會記住一二三,記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歸納在3條內,這就是30秒電梯理論。

任何計劃都必須簡單有效,方案如果不能使同事懂,那麼客戶也一定不懂。此外,一個計劃如果30秒內講不清楚,說明計劃本身有問題。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二、PDCA循環規則

計劃(P),制定目標與計劃;實施(D),任務展開,組織實施;檢查(C),對過程中的關鍵點和最終結果進行檢查;處理(A),糾正偏差,對結果進行標準化,並確定新的目標,制定下一輪計劃。

每一項工作都有循環,都需要計劃、實施、檢查,並進一步改進,只有在日積月累的漸進改善中,才可能會有質的飛躍。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三、6W2H法則

是一個以價值為導向的標準化思維流程,是人們在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都要經過選擇目標 (which)→選擇原因(why)→功能如何→(what)→什麼場地(where)→什麼時間(when)→什麼組織(who)→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性價比如何(how much)八個方面提出問題並從中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方法和路徑來實現預定目標。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四、黃金思維圈

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what層面,也就是事物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正在做什麼事情,做成了什麼事情

2、how層面,就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即做事的措施和方法。

3、why層面,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what-how-why的思考方式就是黃金思維圈,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他是在一個Ted的演講中提到黃金思維圈的,那個演講的名字叫“偉大的領導者如何激勵行動”。但是後來這個方法應用的領域遠遠超越了激勵別人。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五、複利法則

很多人以為獲取功名的先決條件是不菲的資金支持,龐大的信息人脈網和超出常人數倍的能力,其實並非如此。即使你的起點很低,只要你有清晰的人生計劃和長期堅持的耐心,複利會使你走向真正的成功。

複利的效果以理財舉例,比如你現在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無論您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是一樣的,全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來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是120元;可複利就不一樣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的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複利公式=本金x(1+利率)。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六、10/10/10原則

我們大多數人做決策時都會存在一個問題:不考慮這個決策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這時,你可以根據10/10/10原則來考慮所做的決策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這個原則就是:

(1)這個決策在10分鐘後,會產生什麼影響?

(2)這個決策在10個月後,會產生什麼影響?

(3)這個決策在10年後,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做決策時如果能踐行10/10/10原則,這將有助於你在決策時免受感性因素的影響,迫使你考慮到這個決策可能會帶來的長遠影響,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七、SWOT模型分析法

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八、決策樹原理

決策樹模型呈樹形結構,在分類問題中,表示基於特徵對實例進行分類的過程。
它可以認為是if-then規則的集合,也可以認為是定義在特徵空間與類空間上的條件概率分佈。相比樸素貝葉斯分類,決策樹的優勢在於構造過程不需要任何領域知識或參數設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對於探測式的知識發現,決策樹更加適用。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九、拆解思維

也可以叫編程思維,就是把一件事兒細化、結構化、使邏輯縝密且可執行。

上電梯時共分幾個步驟?

  • 有的人這樣回答:① 按電梯按鈕 ② 電梯到了,進入電梯。沒了,我判斷這樣的人基本不適合做程序員,即使做一般事物也很粗糙。

  • 有的人回答:① 按電梯按鈕 ② 看那個電梯間燈亮 ③ 走到燈亮的電梯間的兩側等待 ④開門後等電梯裡的人出來 ⑤ 人出完後進入 ⑥按要去的樓層 ⑦ 樓層到了,按住開門鈕等其他人先下 ⑧自己下。我猜她很有教養,情商很高。

  • 比較滿意的回答是這樣的:① 不是所有的電梯都通向你去的樓層(尤其是高層建築,比如1~10層和10層以上分開…),先看電梯間旁的標籤,選擇適合你的電梯間。②判斷:你是要上還是下 ③ 按上或下按鈕 ④ 觀察那個是電梯信號燈 ⑤ 尋找信號燈亮的那個電梯間,電梯反應會有延遲,可能等待幾秒鐘,不必重複按 …(後面省略)。最關鍵的是他加了一句,“這個過程根據需要可以無限細化下去,比如用左手還是右手去按按鈕,抬手的整個過程等等。如果讓他們開發銀行系統或火箭控制系統,沒有這樣的思維習慣如何讓人放心?因為人腦會忽略掉很多顯而易見的步驟,把自己想象成在編寫控制機器人的指令的程序員,會有助於訓練自己這個能力。

    喬布斯曾經說過:“學習編程重要的是我們把它看作思考的鏡子,學習如何思考。所有美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就像學習法律一樣,它給你另一種思考方式…”

十、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非決定性,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在人生當中,真正對我們有決定性影響的事,只有二成甚至更少。也就是說:在我們每天忙碌著的事情中,只有極少數真正有價值。

而優秀與平凡者的差異,就在於優秀者往往能夠集中精力高效做好一件事,而平凡者以平均精力做許多無效的事,結果什麼事都做不好。專精於一事,自然是很難做的,然而越優秀的人,偏偏越是要征服難做的事。

世界上著名的《二八定律》:

20%的人明天的事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賺錢,80%的人用脖子以下賺錢。

20%的人在問題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問題。

20%的人永遠讚美、鼓勵,80%的人永遠謾罵、批評。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響,80%的人受失敗的人影響。

20%的人“如何能辦到”,80%的人“不可能辦到”。

20%的人相信自己成功,80%的人不願改變現狀。

20%的人尊重客觀規律,80%的人自以為是做事。

20%的人嘴上說說,80%的人放手去做。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負面思考。

20%的人重視經驗,80%的人重視學歷。

20%的人總是堅持,80%的人善於放棄。

20%的人面對困難,80%的人逃避現實。

20%的人把握機會,80%的人逃避現實。

20%的人放眼長遠,80%的人只顧眼前。

聰明的職場人都在用這10種思維模型

知道了這些思維模型,還得把他們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真正讓你得到提升哦~趕快實踐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