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明朝陸容的《菽園雜記》第六卷中記載了一個“兩字得尚書,何用萬言書”的故事。

話說成化皇帝朱見深是個口吃,說起話來結結巴巴不利索。身為君主,實在是有失尊嚴。

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朱見深的口吃不能怪他,也不是孃胎裡帶來的。在他的幼年和童年,接連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復得,卷在皇位之爭的漩渦中,精神壓力非常之大,就此落下了結巴的毛病。

按照明朝的朝堂制度,大臣們在御前奏事的時候,如果皇帝同意,要說一個“是”字,表示同意大臣的意見或建議。

但這個“是”字是捲舌音,舌頭僵硬的朱見深說不利索,每次都要集中精力,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說出這個“是”字。一場朝會下來,說上十幾、幾十遍,滿頭的白毛汗啊!

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皇帝的窘境被一個帥哥發現了,這個帥哥是成化朝丙戌年的進士,時任鴻臚少卿,名叫施純。

很有些急智的施純想到一個辦法,“是”是捲舌音,換個不是捲舌音的詞不就完了。

施純私下裡找到一個相熟的太監,暗授訣竅:“‘是’字不便,請以‘照例’字易之。”今後在需要說“是”的時候,改說兩個字“照例”。

太監傳話給朱見深,朱見深馬上試著說了幾次,果然不費勁了,龍顏大悅。

施純解決了朱見深的大問題,得到的回報也足夠豐厚,從正五品的鴻臚少卿跳級被提拔為正三品的禮部侍郎,不久後又被提升為正二品的禮部尚書,並加封為太子少保,從此飛黃騰達,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兩字尚書”。

皇帝結巴是小概率事件,但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成化皇帝並不孤獨,至少還有三個同病相憐的夥伴。

第一個是魏明帝曹睿。據《三國志》記載:“魏明帝為人口吃少言,沈毅好斷,不好浮華之士。”

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第二個是北齊廢帝高殷。據《北齊書》記載:“文宣登金鳳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惻然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怒,親以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時復昏擾。”

高殷的爸爸文宣帝高洋逼著才十三歲的高殷親手砍下囚犯的腦袋,戰戰兢兢的高殷好幾次都不能將頭砍下。高洋很生氣地抽了高殷三馬鞭,從此之後,高殷就結巴了。

這是嚇出來的。

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第三個是北齊後主高緯。據《北齊書》記載:高緯“言語澀吶,無志度,不喜見朝士。自非寵私暱狎,未嘗交語”。因為結巴說不出話,除了特別親近的人,高緯幾乎不和別人交談。

不過,高緯雖然口吃,但卻會能邊彈琵琶邊唱歌,應了“結巴會唱歌”的俗語。

兩個字價值一個禮部尚書,還附贈太子少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