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大嘴讀史

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讓人顯得年輕,同時憑添一種魅力和神采,然而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紅顏易老,烏髮漸白。

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白居易說;“公道世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相饒”,明朝女道士朱桂英說:“白髮新添數百莖,幾番拔盡白還生。不如不拔由他白,那得功夫與白爭。”

不過,總有些人想抗拒自己不可逆的衰老,用染髮來表示自己依然年輕。

正史上記載的最早的染髮人物是篡奪漢朝江山的王莽。

王莽在新朝江山岌岌可危的局勢下,以68歲高齡迎娶新皇后。《漢書·王莽傳》記載,“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鬚髮”,當時“皓首白鬚”的王莽為了讓自己顯得年輕些,不但把頭髮染成黑色,連鬍子也染了。

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陸展染白髮以媚妾,寇準促白髮以求相”。

這個陸展是誰,沒有查到。單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叫陸展的人為了取悅自己的妻妾,把自己的白髮染成黑色,免得“一樹梨花壓海棠”。

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宋朝名相寇準染髮的故事記載在宋代王鞏《聞見近錄》中。

據說,寇老西兒在官場嶄露頭角的時候,還很年輕,宋太宗趙光義曾經說:“寇準好宰相,但年尚少耳。”小寇是個宰相的好苗子,就是年輕了些,還要打磨。

寇準聽說之後,開始主動“打磨”自己。人家一般是把白髮變成黑色,但寇準反其道而行之,力爭讓自己的頭髮鬍子都變白,看上去顯得更老成些,以便儘快坐上宰相的寶座。

純粹的染髮,那是物理變化,是欺君之罪,寇準用的是食補的方子,“乃食三白,鬚髮遂變”,居然還成功了,“於是拜相”。

“三白”是什麼呢?就是鹽、蘿蔔和飯,因為三樣東西都是白色的,所以古人名之“三白”。

這個故事其實並不靠譜,一來,吃“三白”讓人頭髮鬍子變白,實在是沒有科學根據,二來,寇準擔任宰相的時候是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這一年,寇準不過44歲,“鬚髮皆白”的可能性不大。

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古人染髮一度成為潮流。大文豪蘇東坡,曾寫詩對染髮這一現象進行批評:“膏面染須聊自欺”。滿臉褶子已經是既定的事實,用油膏填平臉上得溝壑,把頭髮鬍子染黑,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到了明朝,官場上染髮染須也一度非常流行,甚至在吏部門前的牆壁上都貼上了染髮染須藥的小廣告。這主要是那些年齡大了還想升官,或過了退休年齡還不想退的人想把自己倒拾得更年輕些。

這和現代人在自己的檔案裡把年齡改小,可謂是異曲同工。

那麼,古人染髮用的是什麼呢?毫無疑問,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都是純天然的。

唐玄宗時期權威醫書《外臺秘要》中羅列了幾個染髮配方,其中的“蓮子草膏”是一款製作精良的染髮油。

蓮子草又稱“旱蓮臺”、“旱蓮草”、“猢猻頭”,其莖梗裡含有黑色的汁液,一旦折斷,黑色汁液就會流出,是最方便使用的天然染髮劑。

有的要裝嫩,有的要扮老,古人染髮那些事

《本草綱目》中也說,蓮子草不僅能“烏髭發”,而且“汁塗眉發,生速而繁”,還能催動毛髮快速且繁密地生長!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收的“烏頭麝香油方”和“金主綠雲油方”,都是用蓮子草與多種不同的中草藥在芝麻香油內熬煮,從而製成氣息芳香、具有染髮作用的頭油,算是二次加工。

宋代《玉壺清話》中記載了一個關於染髮固齒的歌謠,名為《治齒烏髭藥歌》,“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煅,研殺將來使最良。揩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扮老,是個別特殊情況,裝嫩,從古到今都是剛需,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純天然的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