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便成了神。


都知道宅男女神老乾媽,宅女男神王致和,但是你們都忘了還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堪稱國民男神,可以說,在中國調味品界,論產品和聲望,他是唯一追得上老乾媽的男人!

他靠100元創業起家,靠著一包一毛錢的調料,把企業做到年產值7億。

每一包調料只有8分錢,年利潤竟能達到3億元!

他就是王守義,王守義十三香的創始人!

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像老乾媽一樣,王守義從不借銀行一分錢,堅決不上市不融資,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不論是引進設備還是擴大廠區,都完全靠自己的資金。

王守義的創業之路

在北宋年間,都城開封有一家興隆堂,專營草藥、香料,後來推出一種秘製調料,被稱為“十三香”,因為氣味獨特,很快就收入宮廷御用,普通人連味都聞不到。

這種調料的秘方,被興隆堂的老闆王氏家族中一代代流傳下來,上世紀五十年代,王守義終於從祖父受理繼承了這道調料的秘方。

1959年,莊稼顆粒無收,家人吃不飽飯,王守義決定改良祖傳秘方十三香,開始做生意。

說幹就幹,王守義父子幾人在家裡辦了個小作坊,除了家裡,他們每天還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賣,一包十三香就賣幾分錢,為了讓大家都認準十三香,王守義在包裝紙的外面蓋上了十三香的印章,只要大家不滿意都可以包退。

就這樣,因為香料味道好,質量也好,十三香的生意越做越好,直到1969年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王守義停止了十三香的售賣。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響了中國大地,大家紛紛開始做起了生意,王守義的兒子王銀良多次勸說父親重出江湖,就這樣,種了多年莊稼的王守義在60歲這年拿出了所有的積蓄100塊錢和兒子辦起了家庭小作坊,專門製作十三香。

創業是一條艱苦的路,每天凌晨4點,王守義就要出門,站著叫賣一整天,等到晚上星光漫天再回來,從來沒有偷懶,每天風雨無阻的出攤。

憑藉一包1毛錢的十三香,再加上質量與口感,十三香火了!周圍村子的人寧願多走幾里路也要買王守義的十三香,看到此情形,王守義越發地想把十三香的事業做大。

1985年,王守義開始對十三香的包裝進行了設計,並在1987年獲得工商局的認證,註冊成功,這就是我們後來所看到的,十三香的經典包裝。

隨後,王守義帶領著兒子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從此企業開始走向了穩定的發展道路。

從此,十三香開始打開了全國的市場,開創了調料的新潮流。

1984年,十三香的註冊資金只有100元;1998年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8000萬。

從100元起家,到身家8000萬;60多歲開始創業,用了14年時間,在70多歲時,王守義成為了億萬富翁。

2015年,王守義集團年產各種調料5.3萬餘噸,銷售額達到16億元,上交稅金2.6億元,公司現有員工2000餘人。

令人驚訝的是,1000克十三香調料的利潤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裝,相當於每盒產生利潤只有8分錢

精挑細選原材料

保證質量和口感

要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僅憑歷史傳承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與改變,打造真正的好品質並走到群眾中去。

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為打造產品質量,對原料的產地、感官、色澤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嚴格要求,並制定了精確詳細的生產流程,從原材料、儲存、生產、包裝等各個方面確保產品品質。

原材料來源方面,每一味原材料的選擇都必須經過王守義十三香的嚴格考察和嘗試,從全國各地、不同民族聚居區,甚至從國外進口獲得。如:花椒來自山東,白芷來自浙江,胡椒來自海南,大茴、桂皮來自廣西,砂仁產於廣東,小茴產於甘肅,丁香產自印尼。

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生產流程工藝方面,“不合格的原料堅決不準進廠、進車間;不合格的產品不準進入下道工序,更不能流入市場”是十三香車間裡人人牢記的硬性要求。王守義十三香實現了所有產品的原料密閉輸送、處理,閉路研磨及自動配料,以保障獨特的混合及篩理工藝。

並全面實現成品料密閉自動循環供料,包裝材料自動循環輸送,生產過程自動在線異物無損檢測、自動檢重,機器人自動碼垛入庫等自動化、高標準的生產流程和工藝,從全鏈條上保障產品品質。

從歷史長河中萃取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華,從現代工藝中創造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品質。正是在如此漫長的時光淬鍊下,王守義十三香才能源遠流長而歷久彌香。

成功之道無非專注和勤奮

王守義迫於生計,從小作坊起家,十幾年做成行業翹楚,這裡面靠的不是運氣、不是機遇,而是實實在在的專注和辛勤。

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王銀良

王守義的兒子王銀良曾說過一句話:

“調味品屬於小產品、小行業,沒有多高的技術成分,必須踏踏實實,誠信最關鍵,我就是忠厚對人、對產品、對客戶,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誠信。”

這一番話,並沒有多少深奧之處,卻就是王守義十三香的經營智慧核心。

王銀良還總結了十三香成功的兩個原因:有事及時辦、低調。

“太能了,中國人一般都是不和他打交道,而低調,就叫別人不好意思欺騙你。”

因為專注,30多年來,十三香從不向其他行業擴張,從不搞資本運營,沒有對外做過擔保,不貸款、不融資、不賒欠。

無論是購買設備還是擴建廠房,王守義用的都是企業自己的資金,從不上市融資。現在的董事長王銀良回憶說,只要子女一提上市,父親就說,“上市是圈錢”。

為了讓企業專注做好調味品這一個品種,王守義甚至留下遺言:

“不準公司多元化發展,也不上市,不玩資本運作,更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掙慣了快錢,就不會再安心做實業了。”

有一次,王守義的孫子王太白不聽老爺子遺言,想涉足多元化產業。

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但僅僅兩個月過去,新開的幾家豆撈店就被迫關門,企業投入的幾百萬元打了水漂,從此王家再不踏足其他行業賺快錢。

把員工當成子女甚至說“掙了錢就要給員工花”

經歷過苦日子的王守義,跟大多數老一輩企業家一樣,即便再有錢,生活還是很節儉。

他堅持三餐粗茶淡飯,永遠都穿那一雙老布鞋、拄一根手杖,樸素得放在人堆裡,根本看不出是身家上億的老闆。

除了務實,他更珍惜自己的員工

王守義在世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親自到市場上為員工購來新鮮蔬菜、時令水果。

職工到餐廳吃飯,老人家親自為每個員工發筷子,遇到員工加班,還叮囑炊事員一定要員工吃上熱飯熱菜。

到了夏天,老人親自給生產一線的員工送去清涼解渴的綠豆茶,冬天給員工發棉鞋、手套。

2003年“非典”,王守義要求公司在伙食上把好關,還叮囑後勤為員工買來草藥、體溫計、為員工熬茶、測體溫,確保員工安全。

用他老人家的話來說:

“公司的發展是每一位員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來的,掙的錢不往員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讓員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絕不能虧了工人。”

就這樣,他年復一年地重複著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一直到他80多歲,走不動了...

2003年,王守義,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的精神,傳承下來了,如今的十三香,還有很多很多老員工,他們陪伴著企業走過了10年、20年...

而他生前就在堅持慈善事業,也始終被家人堅持下來,現在累積捐款金額已超過2億元。

這就是王守義的創業故事,一個60歲的老人,憑藉一個傳統生意人的勤奮和堅韌,以一己之力,靠著8分錢的利潤,打造出了一個商業帝國。

唯一敢追老乾媽的男人:用32年做3塊錢產品,靠8分利潤年賺3億

總結

很多人說,王守義的故事,讓他們想起了褚時健。但王守義並沒有褚時健那麼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沒有那麼多理想和追求,他只是為了生計而創業,唯一的心思就是做好十三香這一個產品。

但他和褚時健一樣,年邁創業,將自己的全部心思傾注在產品之中,經過曲折的創業之路,最後改變了數億人的飲食世界。

8分錢卻能年賺3億,我們也從中學到了:

世上從來沒有“小項目”一說,只要全心全意保證產品的質量,就能把小項目做成大項目,把小品牌做成大品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