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心法口訣詳細解釋(一),當年李小龍也是這樣子學的!

口訣總覽

詠春絕技 源自少林 招無虎鶴 法無五行

只談線位 力與角度 同門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勝強 始是功夫 內外相消 並無絕招

蓄勁似蛇 發勁似貓 朝形似雞 陰陽發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來留去送 甩手直衝

梅花五點 手腳互通 門分內外 手有生死

勁發六合 力從地起 發勁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還原 切忌出手 寸內發勁 力有對錯

發盡散盡 散盡發盡 力有八種 當知分間

真假虛實 蓄谷鬆散 線有安危 主分內外

頂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關 任我行走

馬有五敗 十者九壞 演挾跪撐 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 必須落馬 蹬腰作勢 為搶內門

上不過膊 中不過爭 下三路手 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 打須有勢 三角朝形 線守分明

橋行中線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 直線最短 轉馬朝形 以圓化直

敵壓三關 以橫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無身打頸 怕打終打 貪打防空

以攻為守 以守為攻 追形接打 變化無窮

三樁三拳 步手身全 地腳梅花 木人紅船

念頭主守 尋橋打手 追形之始 求諸標指

旁邊輔助 箭槌八種 走馬斜角 幡龍跳躍

固定標步 半全起腳 練力之法 階段五重

詠春拳心法口訣詳細解釋(一),當年李小龍也是這樣子學的!

松沉穩勁 清脆玲瓏 先松後緊

詠春絕技 源自少林 招無虎鶴 法無五行

只談線位 力與角度 同門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勝強 始是功夫 內外相消 並無絕招

蓄勁似蛇 發勁似貓 朝形似雞 陰陽發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來留去送 甩手直衝

梅花五點 手腳互通 門分內外 手有生死

勁發六合 力從地起 發勁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還原 切忌出手 寸內發勁 力有對錯

發盡散盡 散盡發盡 力有八種 當知分間

真假虛實 蓄谷鬆散 線有安危 主分內外

頂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關 任我行走

馬有五敗 十者九壞 演挾跪撐 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 必須落馬 蹬腰作勢 為搶內門

上不過膊 中不過爭 下三路手 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 打須有勢 三角朝形 線守分明

橋行中線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 直線最短 轉馬朝形 以圓化直

敵壓三關 以橫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無身打頸 怕打終打 貪打防空

以攻為守 以守為攻 追形接打 變化無窮

三樁三拳 步手身全 地腳梅花 木人紅船

念頭主守 尋橋打手 追形之始 求諸標指

旁邊輔助 箭槌八種 走馬斜角 幡龍跳躍

固定標步 半全起腳 練力之法 階段五重

松沉穩勁 清脆玲瓏 先松後緊 再緊後松

鬆鬆緊緊 循環不窮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敵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點精神

反覆練習 配合由勤 手腳屬我 控制隨心

升肩聳膊 氣提不利 意沉身穩 高低無忌

發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腳發力 與身無關

力無定位 喉嚨爭膊 嘴不閉氣 力發無形

動靜無礙 語出如寧 拳爭掌膊 也可傷人

中路邊欄 拋橋窒手 詠春八手 皆可攻守

標圈伏綁 困刮耕攤 可從中破 困手橫攔

綁有正錯 錯非真錯 按頭屹尾 按尾屹頭

中間綁起 有影無形 武欲精通 唯從苦練

先成後化 先化後成 刀切雖齊 墨守成規

藝能巧變 將形補位 因緣各就 殊途同歸

詠春拳心法口訣詳細解釋(一),當年李小龍也是這樣子學的!

口訣解釋

詠春絕技,源於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詠春拳是源自於南少林,招式不會模仿動物,身法亦無五行)

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接上,詠春只談中線位置,用力的方法,在實體的三維打鬥當中,只分四個攻擊位置:即左上門,左下門,右上門,右下門)

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 (詠春是以巧力攻蠻力,最終只有技術取勝,內外門相互配合,沒有所謂的絕招)

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 (用三種動物來說明詠春用勁的方法,絕對不是模仿動物的意思,虛實之力要配合好)

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不要用心神頭腦去想招式,只要精神集中,讓雙手自己出招,來的拳留住,對方之拳若收立刻伸張)

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線有生死; (前句未解,手腳要互相配合好,打的時候分內門和外門,打的路線有生有死)

勁發六合,力從地起;發勁在腰,出招在膊; (勁力有六合,由腳傳勁,到腰發勁,到肩膀時出招)

力未還原,切忌出手;寸內發勁,力有對錯; (如果勁力沒有恢復,請千萬勿亂出手,長橋發勁,力有對有錯)

發盡散盡,散盡發盡;力有八種,當知分間; (勁力發出去就要散開出去,散出去就得將招式發出去;力學有八種,我們得知道其分別用處)

真假虛實,蓄谷鬆散;線有安危,主分內外; (八種力學分:真力,假力,虛力,實力,蓄力,谷力,松力,散力;而人體的線有安全線與危險線,我們歸納為內門線和外門線)

頂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關,任我行走; (在打時頂位讓對方無法發力,定位打擊對方中線,得手之後切勿追加招式;拳入對方三關《手腕開始到肩膀的三個關節》時,對方中線已經可以任我們去打)

馬有五敗,十者九壞;演挾跪撐,攤身最慣; (馬步身法如果有差錯的話,十個人有九個功夫不行;假裝挾制對方,實際是半跪撐掌,而防禦時,轉馬攤身最為習慣)

敵手行橋,必須落馬;蹬腰作勢,為搶內門; (敵手橋攻擊,不能上馬,也就是不能起腳;蹬腿時要有腰做勢,其次是腰有時做勢,是為了搶攻對方內門)

上不過膊,中不過爭;下三路手,以腳消腳;(兩手的擺放,上不過肩膀,中不過手肘,下三路手,以腳消之)

擺放有威,打須有勢;三角朝形,線守分明; (擺放出招架勢時要有威,打時要有勢;三角朝形的架構,打擊線和防護線顯得很是明顯)

橋行中線,指尾垂地;正身子午,側身爭底; (橋上走中線,尾指最好垂地;正身朝形子午錘,側身對敵肘與掌)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裡簾必爭,高接低攀; (兩點之間,只有直線最短:內門比相爭,高處攻擊要由其下接,低位攻擊要盡力攀越黏打)

轉馬朝形,以圓化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 (追形時要轉馬去追,防守時要利用圓形結構的特點去化解直線攻勢;拳掌發力各有三處地方)

有身打身,無身打頸;怕打終打,貪打防空; (有身時打身,無身打時打頸;怕打的最終還是要打,貪打的要注意防範自身中線漏空)

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追形接打,變化無窮; (攻擊就是防守,而防守卻是為了攻擊;詠春的追中線,變化讓人摸不定)

三樁三拳,步法身全;地腳梅花,木人紅船; (三個樁法,三個拳發,步法身法齊全;)

今天就解釋這麼多吧,手打也是累,還有一部分,我們下一期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