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翼格鬥(Wing Revolution)

很多人看不起傳統武術,但詠春這兩個字對外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比在臺灣等亞洲國家更為普遍。不少國外的學徒在習得詠春的精髓後加以改良,將中國武術應用到實戰中,併發揚光大。西班牙詠春高手維克多(Víctor Gutierrez),在改良詠春拳後所自創的翼格鬥(Wing Revolution),便是殺人技。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自1980年代起,葉問的高徒梁挺,在離開香港後,便來到德國等歐洲國家開班授課,加上李小龍也曾習得這套拳法,因此很快在歐美造成轟動。30多年來,歐美國家詠春武館的密度及設備,遠超乎臺灣。

葉問高徒-梁挺。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梁挺教學

梁挺在當時收了一位叫做簡基僕(Keith Kernspecht)德國徒弟,其手法輕盈,與人搭手時,一雙手鬆得像條沾了水的毛巾,幾乎難以用任何格擋的招式進行防禦。因為他的拳頭實在太鬆太輕了,一拳就能穿進對手的身體,而且完全擋不掉,可說盡得詠春拳不鬥力和松字的精髓,堪稱一代武學奇才。

梁挺(左)與簡基僕(右)。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簡基僕學成歸國後,在歐洲成立歐洲詠春拳協會(The European WingTsun Organisation,EWTO),詠春拳從此成為西方人教西方人的武術,各地區的武館林立,學員趨之若鶩。

90年代起,簡基僕門下高徒輩出,其中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好手維克多,在成為資深的詠春教練後,開始覺得詠春的步伐不夠靈活(博及中)、中線理論流於僵化(詠春強調雙手防守人體中線),而且沒有寢技。這些困擾儘管在他跟同門師兄討論過後,仍沒有獲得太大認同。基本上,同門仍認為詠春已經非常厲害了,無須再大幅度地改良。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維克多在深思熟慮過後,離開了EWTO,自創翼格鬥武術體系。在一次黐手的切搓中,詠春的同門以傳統手法迎戰維克多自創的翼格鬥手法,幾乎都不是他的對手,紛紛被擊倒在地。

翼格鬥創立時的介紹影片。

維克多與同門師兄切磋手法,同門紛紛倒地。

翼格鬥的英文名為Wing Revolution,有兩層意思,一為脫胎於詠春(Wing Chun)並加以改革的新拳法;一為在戰鬥時,雙手類似一對翼狀的翅膀來進行進攻,又稱為翼格鬥。維克多將詠春的精髓應用在實戰與擂臺的博擊中,增加了寢技和兵器的訓練,在實戰中以搖晃軀體並同時攻擊,來達成詠春拳防禦中線的效果,更將步伐腿靈活化。一套全新的武術在歐洲誕生了。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外國人學走詠春拳精髓之後,回國辦武館,學員比學詠春的還多!

翼格鬥融合了詠春的技法,並複製歐洲武術界的推廣方式,在各世界地開班授課,還推出適合小孩與女性學習的防身術。訓練時感覺就像上健身房一樣,接著戴上護具進行實戰演練,幾乎是時下最潮的武術之一。

沒想到,一個傳統的武術,可以造就一套全新的格鬥技法。詠春拳在國外發展至今將近40年,或許未來還會有更多青出於藍的武術出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