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在黨的歷史上,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代表著全國50餘名共產黨員,而這五十名中還有很多著名共產黨員。

1920年4月,魏金斯基受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的派遣,第一次來到中國,魏金斯基抵達上海後,同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其成員有陳獨秀、施存統、俞秀松、楊明齋、戴季陶、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共8人。還由戴季陶負責起草了黨綱,施存統、俞秀松、沈玄廬參與了黨綱的討論和修改。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1920年6月,陳獨秀、施存統、俞秀松、李漢俊、陳公培5人在上海老漁陽裡2號陳獨秀寓所開會,決定成立共產黨,並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

1920年6月20日,在戴季陶的資助下,施存統從上海乘船到日本學習和養病。在日本東京,施存統經常與上海的陳獨秀、李達保持通信聯繫,商討建黨的有關問題。

陳獨秀、李達還介紹施存統與在日本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讀書的周佛海聯繫,建立中國共產黨日本小組,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旅日共產主義小組,陳獨秀還指定施存統為該小組的負責人。

旅日共產主義小組剛剛成立時,發展緩慢,中共“一大”前,成員只有施存統與周佛海二人,當接到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李達、李漢俊寄來的信函,要求派代表參加中共“一大”時,他們二人就互相推選對方擔任代表,因為周佛海己多年沒有回國了,最後決定由周佛海代表日本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中共“一大”。

這一時期的施存統,在日本看到許多國內查禁的書籍,他廣泛涉獵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日本共產主義研究者河上肇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施存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翻譯的《資本論大綱》和《社會進化論》等,深受讀者讚賞。中共“一大”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發展很快,成員發展到10多個人,該小組的組長依然是施存統。

1921年8月,共產國際為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共產國際派張太雷來到了東京,由施存統介紹與日本共產黨員取得了聯繫。同年12月,施存統與部分日本共產黨員一起被捕,在東京監獄裡關了10多天後,1922年1月,施存統被日本驅逐出。施存統回國後,受共產黨中央的委派,開始著手恢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當時全國都派代表出席了大會,他們中間有湖南的代表劉少奇、易禮容,北京的代表鄧中夏,廣東的代表譚平山、陳公博,太原的代表賀昌、高君宇,張太雷、蔡和森。大會上還決定了團的綱領,選舉俞秀松、蔡和森、張太雷等為團中央委員。

1922年底,團中央隨著黨中央由上海搬到北京。

​​​​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市東南大學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30名左右,有湖北省林育南,北京的劉仁靜、鄧中夏,還有瞿秋白、惲代英等。因為施存統患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在會上他力辭團中央的一切職務,後經大會討論,同意了施存統的請求,於是,施存統離開了團中央。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集團相繼叛變革命,白色恐怖籠罩全國,施存統認為共產黨已前途無望,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施存統寫了《悲痛的自白》刊登在1927年8月30日的《中央日報》副刊上,公開聲明脫離共產黨。這對處於低潮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影響是不小的,無疑是雪上加霜。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2012年4月26日新華社專電:“90年前共青團建團時期珍貴文獻)

這兩份文獻是早期中國共產黨員、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賀道培1922年5月份寫給著名革命烈士張秋人的兩封親筆書信,共計6頁。分別寫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之際的1922年5月10日和5月18日。

信件均用毛筆豎排書寫,已經發黃的信紙記錄著歲月的滄桑。5月10日的信,寫了“五一”集會的規模、組織者,也證實了李大釗同志參加了1922年的“五一”集會並做了演說。信中提道:“五一開會能群集千人,實較此間為盛。然此間較之從前還不算寂寞。我們是用北大馬學會名義與高師(女高師)學生聯合會共同籌備。”“李守常、高一涵當到會演說。散(撒)傳單、小冊子後才散。”文中李守常即李大釗。18日信寫道:“我現在回與(不)回,尚未決定,須候仲澥(鄧中夏)、章龍(羅章龍)回來。去粵的同志回了(來)的時候,望見告函。”可見,此時鄧中夏、羅章龍同志可能去了廣東。這對研究共產黨的早期活動有重大意義。在18日的信中還談到“關於團員回來訓練問題,不知你方有什麼新的方法沒有?”

北大馬學會”即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3月31日成立。後來會員發展到120餘人,不僅有學生,而且有工人參加。“馬紀念冊”即紀念馬克思誕辰紀念冊。

兩封信中除提到李大釗、高一涵外,還提到施存統、鄧中夏、羅章龍等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兩封信都多次提到“後進”(當為《先驅》半月刊)、“馬紀念冊”等,並說不夠用,索要。可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青年的渴求。

“北大馬學會”即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3月31日成立,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日刊》刊登啟示,公開宣佈這個組織的成立,徵求會員。後來會員發展到一百二十餘人,不僅有學生,而且有工人參加。“馬紀念冊”即紀念馬克思誕辰紀念冊。

張秋人(1898.3 — 1928.2)寫給張秋人兩封信的行之(賀道培)一九二二年四月,時在北大讀書的賀道培接鄧中夏任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黨員賀道培奉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組織之命,到安陽鐵路工人俱樂部擔任秘書,領導安陽的工人運動。張秋人則是1920年在上海,結識陳獨秀、俞秀松等人,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次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初,參加中國共產黨。經陳獨秀介紹,專程到長沙會見毛澤東。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施存統(1898—1970年)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葉村人。原名施存統、復亮、伏量,別號伏圖,化名方國昌、方子由等。1919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參與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2年當選為青年團中央書記(第一任)。1924年到上海大學任教。後在中山大學、黃埔軍校、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政治經濟學。1927年任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敗後脫離中國共產黨。解放後任勞動部副部長。

早期共產黨人還有誰?`


著有《現代唯物論》、《中國現代經濟史》、譯有《資本制度淺說》、《世界史綱》、《社會進化論》等。妻子鍾復光是早期婦女活動家,其子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

​​[王金昌]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