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难舍故乡情,燕归巢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陈安平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带着儿子到村里的小河中扑腾些凉水降暑。“他太久没见到我了,这次专门给幼儿园的老师请了假到村里来。”陈安平心里很愧疚,上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饭还是过年的时候,这次是父子俩难得的相聚。

愧疚归愧疚,他却从没后悔。2016 年的春天,陈安平还是舍弃了回到黔南州水务局朝九晚五上班、与家人相守照顾的机会,毅然选择了继续扑下身子,扎根乡村。与此前几年在龙里、三都两县的驻村帮扶经历不同,陈安平将这次挂任平塘县通州镇党振村驻村第一书记称为“回家”。党振村是他的故乡,离乡 24 年了,内心深处一声声柔软的呼唤,终于唤回陈安平。

“党振村受限于自然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是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传统产业难以富民,多少年过去了,穷仍然是最大的现实问题。”陈安平说,自己有着很重的家乡情结,过去只是号召群众在村里的学校成立读书基金,每年几万块钱能够扶持困难的老师和学生,但这还不够,在脱贫攻坚战正酣的时代背景下,再不回家做点事心里不踏实。

“我有心理准备,回家干事虽然对村情更加熟悉,但是免不了人情世故的牵绊,特别是我在村里又是小辈分,这对开展工作来说有优越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但陈安平相信,只要怀抱“为了大家”的初心,工作就一定干得起来。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分红大会

回村后的陈安平首先梳理了一遍村里错综复杂的矛盾。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支两委组织涣散是当时最直接的症结,这势必影响了“火车”的前进速度。“班子成员经常换人,人员相对不固定,日常开展的基本是常规工作,实在谈不上谋发展。”陈安平说,村支两委缺乏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大事小事喊不拢人,已经十多年没有开过村民大会了,2016 年以前年年评比都是全镇倒数第一。

贫困村谋发展,需要能人治村、能人富村、能人兴村,陈安平就是村民心里的“能人”。在他的带动下,党振村村支两委班子重新建强,村里的能人纷纷加入其中,原来的村主任被推选为村支书,现在的村主任是返乡青年,高配精兵干将。“建强村支两委后,不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陈安平说,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群策群力,到现在为止,每个组最少都开了 4 次群众会,村群众大会已经开了 6 次。

养牛脱贫路,天地宽

党振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传统农业虽然饿不死人,但也赚不了钱,更富不起来。

“村子要摘掉贫困帽,怎么干?”在回党振村前,陈安平已经有了 6年的驻村扶贫工作经验,他很清楚,要让群众摆脱贫困状态,必须寻找新路子,因地制宜选好产业,才能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多年前,陈安平就看中过一个产业——酒糟养牛,这是他的一位老同学在习水发展了十多年的事业,饲养规模从最初的十余头到现在上百头,利润可观,这次他想把同学“个人的产业转变为大家的产业”。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陈安平和他的致富牛

听说陈安平要发展养牛,村民不是反对就是观望。“ 15 年前,党振村曾经尝试过养牛,还是从内蒙古买来的种牛,按照老方法放到山上吃草散养好像就水土不服,最后从山上滚下来摔死了,这牛能养好吗?”村民们私底下纷纷议论。

“要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养什么都没有养牛稳靠。”为了打消村民疑虑,陈安平下足了功夫:从 90 年代末期至今,牛肉价格稳步上升,市场波动小;就算美国牛肉重归中国市场,也只是丰富了市场选择,党振村饲养的牛肉以销售鲜肉为主,主要面向高端牛肉市场和西南省份;市场对牛肉的需求稳健,只要牛的死亡率控制在 8% 以内就是赚钱的,一般牛养到 1500 斤出栏,出栏时是 10 到 12 月,正是需求旺季,每头牛能卖1.9万元到2万元;技术问题不用担心,他的老同学将提供技术指导。

有技术、有市场、有利润、有前景,村民们被陈安平说动了。2016 年 8 月,党振种养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由全村群众共同入股方式筹集资金,贫困户可以通过“特惠贷”贷款的额度入股,并与贫困户协议,3 年到期本金全部由合作社代偿,贫困户不承担“特惠贷”到期还本责任,按入股资金的 20% 分红给村民。合作社里有监理会和理事会,均由村民无偿担任。

回想起当初动员群众发展养牛的情形,陈安平很激动,但他忽然又低落了。2016 年 11 月 17 日,党振村买入的第一批 23 头小牛入栏了,但是最后牛全部生病,肺炎、心肌炎……“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现实操作了才能真正总结出经验。”陈安平养牛试水失败了,但这次,村民们没有放弃。

思路一变天地宽,这次的坚持可谓大悲换大喜。今年 2 月 9 日,党振村召开第一次分红大会,红艳艳的百万现金堆成一摞高,153 户村民依次上台领取,110 万元分红款尽数发放至村民手中,最多的一户领了 3.6 万元,最少的也有 2000 元,其中涉及贫困户 147 户。

“去年养的牛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这段时间也有人来买牛,但是我们不卖。”陈安平一边看牛一边说,现在牛是在长膘,重量并没增加多少,要进入 9 月份以后才开始长肉,元旦节到元宵节卖牛才是市价最好的时候。

循环产业链,效益翻

穷山坳里现金现场分红,让这个僻静的村寨顿时沸腾起来,村民发展的情绪也愈加高涨。“今年 3 月 27 日,又新增入栏 100 头牛,去年还剩 60 头公牛,后续还要再进牛,现在党振村有了这个养牛合作社,脱贫已经不是问题,养牛场不仅覆盖了全村的贫困户,通过项目资金入股分红,已经有 684 户入股合作社。

”陈安平说,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如何才能把蛋糕分好,也是一道大难题。预计今年的利润在150 万左右,刨除预留的 5% 风险金,实际分红给群众的应该在 110万左右,村集体经济年底也将分到 10 万元。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村民喜领分红款

陈安平给群众算的一笔笔账目让大家有了盼头,特别是像张秀安这样年过 60 的人,“年纪大了去外面打工没人要,回家种地又赚不了钱,气力又还有一些。”他说,去年看到村里办起了养牛合作社,就将仅有的 1.5 万元全部入了股,后来到县城打些零工攒了 3.5 万元,又入股到了合作社里。

“5 万元全部投到合作社里养牛,不担心吗?”张秀安说,没什么担心的,我这点钱在合作社里不算什么,关键是,牛养得好,群众就有信心。

和张秀安一样,村里的贫困户莫德学每天早起晚睡的“伺候”着圈里的牛,他不仅用“特惠贷”入股合作社 3 万元股金,去年自己又节省出1000 元钱入股,还在养牛场里上班,他笑着说:“就是打扫卫生、喂水、喂食、消毒,都是一些细碎的活路,不算辛苦,每个月还能收入3000 元。”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村名签字领钱

陈安平常说,看准的事就要去做,做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在养牛之外,他又看中了另一件事——引导群众打破传统养牛观念,走绿色环保、循环利用、节约成本的路子。酒糟作为牛的饲料有很好的适口性和容易消化的特点,还能有效预防牛发生瘤胃臌气,每天每头牛要消耗 30 斤酒糟,每天产生臭烘烘且数量惊人的牛粪怎么处理?

去年,一车牛粪打翻倒在了村民家的地里,结果倒牛粪的那块地种出来的莲花白个头巨大。这一偶然事件让大家想到了“牛粪还田”。

“90 年代中后期,农村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土地板结严重,水稻苗长得好看,但是颗粒不饱满。”陈安平说,牛粪还田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为此,合作社修建两个厂房储存牛粪,专门购入货车拉牛粪,并与江苏淮阴科技学院合作,通过技术改良牛粪,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发酵。

去年,养牛场的牛粪都用来种蔬菜了,但最后效益并不明显。陈安平反思后认为,一般的白菜瓜豆虽然种出来好,但产量面积有限,加上交通不便,卖不上好价钱,而且不易储存。今年合作社流转了 600 亩田种植优质稻米。陈安平有信心今年这批米拉到市场上每斤能卖到 4 元。

审 核:秦祥祥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13116318881

座机:0854-8199051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新鲜|这个黔南 “第一书记” 放下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跑到平塘去养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