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有一件事情不會錯

俞敏洪: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有一件事情不會錯

俞敏洪在第三屆康奈爾北京峰會發表演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根據俞敏洪在第三屆康奈爾北京峰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個時候要有更多優勢,比如我們這一代是在艱苦環境下長大的。但是我們也很幸運,從一個貧困國家走向了一個富裕國家。

未來,尤其中國未來30年,更多是靠各位年輕人,你們比我們這一代更加沒有負擔,沒有被太多理論和觀念束縛。你們從長相上都顯得比我們更加自信和好看,你們站在人前就是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但是我們還在起著更大的作用,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起起伏伏,有很多人生經驗,雖然有些經驗未來不一定管用,但是大多數還是管用的。不少年輕人都在創業,創業就需要投資,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在把自己的事業完成以後,不少人進入了投資領域,年輕人的好項目,我們一般還是願意出手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認為至少一半留學生未來一定會回到國內尋找他們的發展機會,為中國發展做貢獻。以大學為驕傲沒錯,但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不是畢業於哪所大學,不管有沒有上好的大學,最重要的是你在一生中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良好的自我教育。

那麼,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五個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觀點。

永恆的利益

第一點,說句實話,國家與國家、組織與組織、人與人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這件事說起來很庸俗,但事實就是這樣,即使夫妻關係,有時候也是互相幫助、互相進步的利益關係。

永恆的友誼和愛情可能會有,但是友誼和愛情也是與現實相關的,現實中能夠互相進步、互相得到好處、互相有感覺和情懷才能持續下去。利益是有區分的,有的人堅持一輩子自私自利是利益,有的人堅持斤斤計較也是利益,但是我們還有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以到底拿什麼利益衡量我們的行為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要。

我們不要一談利益就是壞事,其實不是的。首先是如何擺平利益,其次是如何在利益的糾葛中互相發展,最終是能否促進社會和民族的和諧進步。

利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什麼立場下考慮個人的利益或國家的利益。就像我們通常講的家國情懷,就是我們可以有個人的私情,也有國家情懷。至少有一點不會錯,就是站在更大的利益、更高的高度來考慮事業發展,你未來的事業可能參與國家建設或世界建設。你抱著家國情懷來思考自己的未來,肯定比抱著私情和私利思考未來要更加宏大。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情是,他以為守著最有利於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其實恰恰失去了未來可以獲得的更大事業機會和利益。中國有一句話叫做“吃虧是福”,當你把個人利益忘掉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是你的了。

契約精神

第二點是契約精神和誠實守信。遵守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習俗和習慣,這件事情是中國能夠發展也是中國能夠融入世界的前提條件。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糾正自己,並積極尋求參與世界規矩,從加入WTO到今天,我們自己在組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利益鏈條以及規矩意識。

當你明確知道了對方的規矩以後,如果還知錯犯錯,故意去違反規矩,是不對的。去年有一個事情,一個老父親到美國看女兒,見野鴨子在路上走,就逮回來煮給女兒吃,結果美國警察把老父親抓了起來。可他想不通這個怎麼會違法呢?現在中國動物保護做得還不夠,熊貓、金絲猴是保護起來了,但是野鴨、野鵝還沒有保護起來。在他眼中自己是沒錯的,但是在美國的規矩裡,他是有錯的。後來,他女兒在當地大學都呆不下去了,這就是規矩意識不足。我們既然想融入世界,就要守世界規矩,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有一句話叫做“立足中國看世界,站在世界幫中國”,我們這代人可以立足中國看世界,但你們是有能力和舞臺站在世界幫中國的。

個體力量

第三,大家不要低估個體力量對世界的影響。不要想著自己做的事情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意義,所以就隨大流,能撈點好處就撈點好處,這是不對的。人活著是獨立意志和獨立思想的表達,儘管獨立意志和獨立思想會受到國家、地域、宗教等影響,但是對於每一個年輕人來說,你堅持思考世界如何會變得更好、自己如何在世界變更好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也許對結局沒有影響,但你怎麼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太平洋中的一隻蝴蝶正扇動翅膀呢?你怎麼知道自己說的哪句話、做的哪件事,不會在未來隨著蝴蝶效應影響世界呢?

最近我在思考一件事,中國農村小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手裡都有一部智能手機,這樣方便父母在外打工時聯繫孩子。這本來是好事,但智能手機的壞處就是可以玩很多遊戲,這就造成很多留守兒童下課以後不寫作業,每天打遊戲,老師管不了,爺爺奶奶也不會管,所以導致很多農村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平均成績每門課七八十分,到小學畢業升中學的時候平均成績二三十分。不僅如此,打遊戲的同學之間還在攀比,花錢買裝備,簡直成了惡性循環。

有朋友跟我說,我們要做點事情,應該好好想想怎麼做。新東方每年有幾千萬對農村孩子的扶貧經費,這個經費如何用在孩子的學習上,而不是遊戲上,這件事情很重要。也許我們可以從一個孩子做起,也許我們可以從一個村的孩子做起,也許可以從一個縣的孩子做起,總而言之要“做”!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國家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國家應該讓留守兒童做到不留守、讓教育質量變得更高,但是我們的民間力量也應該參與。不能說這件事情我做了沒用,就不去做了,如果這樣中國就不會有魯迅,也不會有儘管是一介平民但是願意為中國發展、為世界人民幸福做出貢獻的人。

突破精神

第四點,相比我們這些“中老年人”,突破精神和進步的能力依然是年輕人成長最重要的要素。突破精神包括三個方面:個性突破、場景突破和見識突破。

個性突破,就是每個人都會有個性曲線,比如我的個性是不夠果斷、猶豫不決,這給我的事業帶來了無數傷害。後來我逐步做到了更加果斷和堅決,也就不再怕傷害別人。如果你不改變,就不可能有未來。

第二個場景突破也很重要。還說北大——我如果還在北大,今天就是北大的一個普通老師,這是毫無疑問的,我的很多朋友留在北大都成為過著安逸生活的北大老師。但是我離開了北大,離開了這樣一個保護傘,結果就是獨自奔赴生死戰場,這個過程中場景變了,一切都在改變。

某個場景不順的時候,最後的方法就是場景改變——這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就是這個概念。

還有就是見識突破。人的見識是有高低的,人一輩子有幾個“識”:一個是知識,這個沒有高低之分,是我們識得的;還有膽識,說明你有膽量;還有見識,見識和知識沒有關係,見識很重要,見識的高低與你見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經歷有關。

進步就不用說了。現在光讀書是不能全面進步的,讀書是進步的途徑,但是通過創新和合作也可以促進人的進步,旅行也可以。其實最重要的一個進步,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就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不是機器的深度學習,是人的深度學習,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確定的事

第五點,在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確定性的時代,我們依然要做確定的事情。有一件事情一定不會錯——永遠站在思想和科技的前沿,永遠站在世界的角度為中國的發展、為家庭、為自己、為你我做事情。這件事情永遠不會錯、不會變,要變的就是我們的思想,是我們對高科技的擁抱。

運營人員:李書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