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上回书我讲述了佛朗机在中国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我说到佛郎机大炮因为红夷大炮的引入而地位日渐低下。的确,这点不能否认,红夷大炮确实在各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佛朗机大炮,那么现在请各位看官坐好,红夷大炮航班现在起飞。

红夷其炮

据《明实录·熹宗实录卷73》记载,天启六年(1626年)润六月丁未,恭顺侯吴汝胤上奏说:“广东尚有红夷神器,宜取以固京师。”随后北京传来旨意:这红夷神器广东尚有十门,著行该抚按差官勒限解进。这文中的红夷神器便是威名远扬的红夷大炮,所谓红夷大炮,就是16世纪以后欧洲的舰载加农炮。行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沿海国家积极地展开对外掠夺贸易,为了保护满载货物的商船,欧洲的军火商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舰船的火炮,可以武装商船,或是为战舰提供大火力。在火炮分类上,红夷炮是滑膛前膛加农炮,磅数为6磅、10磅、12磅、18磅四种,对应的炮身长度为2米、2.3米、2.7米、3米,口径在100mm以上,有炮耳和准具,可以较为精准的打击目标。但是因为炮身过沉,因此没有相应的合适车辆来运输,故在一些山地上要通过士兵肩扛才能到达炮击点。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英国舰载加农炮

据考证,第一批来华的红夷大炮是来自南海海域一搜沉没的英国武装商船,起初被葡萄牙人打捞上岸,后来打着荷兰人(中国当时不知道英国的存在,但是知道荷兰军火比较厉害)的幌子,把火炮卖给了中国人,并且现场教学示范。意识到红夷炮威力的广州官员马上将火炮运送到北京。当时正好是天启五年,孙承宗正在宁远修堡垒,皇帝便留下19门火炮在京城,拿出十门来支援辽东战事,就这样,红夷大炮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军事生涯。

威震辽东

公元1626年正月,闻名古今的宁远大战爆发,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带领6万人围攻宁远,守将袁崇焕依托宁远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红夷大炮的威力,成功的击退了努尔哈赤,并歼灭后金军1.7万人,史称宁远大捷。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宁远大捷

随后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又领兵来犯,明军仗着城坚炮利,又一次在宁远、锦州城下击退后金军。至此,红夷大炮的威力已经深入辽东军民的内心,而城外的满洲人也是“闻炮色变”。终于,一直对红夷大炮心有余悸的皇太极在1631年通过汉奸俘虏刘汉之手仿制了一批红夷大炮,虽然性能不及明军所用的大炮,但是攻城略地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接着1636年,改元大清的皇太极领兵入侵李朝,以红夷炮炮轰李朝的南汉山城,逼得李朝国王屈辱投降,改奉清国为宗主国。1639年,清军大举进攻塔山杏山二城,清军以红夷炮轰开城墙,随后1640年,皇太极包围锦州城,明清之间最为浩大的松锦大战爆发了,由于明军的失利(洪承畴指挥受到张若鳞的阻挠),清军攻下了松山城,随后锦州守将祖大寿投降,皇太极凭借锦州城内的四十多门正版红夷大炮炮轰杏山城,最终结束了大明在辽东的战略部署,从此明军关外只剩宁远一座孤城。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大清一统

清军入关之后,便展开了一统天下的战略,依托红夷炮的威力,清军在潼关击溃了李自成。又通过炮轰扬州城而拿下了扬州,打开了南明的门户。在此后的统一战争中,清军对红夷炮的依赖越来越重,有人说满清是马弓打天下,其实这是个谬误,对于红夷炮的应用,清军可以说是胜过了明军。大清平定汉地之后,因为忌讳夷字,故改红夷大炮为红衣大炮。借着明末的西学东渐之风,康熙皇帝让传教士南怀仁对红衣大炮又进行了一次改进,使其有三种定式规格:一种是长约2.2米,炮管口径约110毫米,重195公斤,射程400-500米,使用可装火药的铅壳炮弹用双轮车承载的“神威将军“炮。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一种是中型的“神功将军”炮。还有就是重3公吨、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用药5 斤(斤)、生铁炮子10 斤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在后来的平定葛尔丹、抗击沙俄以及雍正朝的新疆一役,红衣大炮都彰显了它的威力。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红衣落幕

不过从乾隆时期开始,国不重器,吏治腐败,火炮的铸造技术不但没有提高反倒后退了,再加之中国的铁矿质量不高,泥铸炮法使得炮身多残孔,所以到了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依仗的红夷大炮变成了只能空谈吨位的摆设,虽有虎门炮台四千斤大炮,却不及英国的线膛前膛加农炮。到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各地团练虽然听说过红夷炮的威力,却不会铸造,只能吓做,结果出来的火炮质量残破不堪,也就能听个响。反倒是太平军缴获的清军的防夷红夷大炮为太平军迎来了不少好处。

来自西洋的国之利器——红夷(衣)大炮

《投名状》

再后来,清军好容易改善了红夷炮的制作工艺和规格,却没料到,大沽口炮台一声响,从阿姆斯特朗炮炮口中打出的爆破弹宣誓着前膛炮的时代结束了。1860s,伴随着洋务派的军火厂的建立,属于红夷炮的时代终于落幕了,这个支配了中国军事300年的火炮群,迎来了自己的博物馆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