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動搖加密貨幣根基?

最近的礦圈不太平,牛市遙遙無期,幣價反反覆覆,數以萬計的礦機又遭遇四川洪水,一時間損失慘重。屋漏偏逢連夜雨,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近日在社群質疑PoW機制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算力集中問題。PoWx基金會也“不甘落後”,呼籲比特幣社區能夠改變比特幣挖礦算法,採用一種被稱為“光學”(optical)工作量證明的新技術,它可以利用一種更節能的激光技術作為挖礦的基礎。

事實上,PoW被指責最多是便是浪費能源的問題。此外,通過“51%算力攻擊”來修改交易數據的話題,也早就被人嚼爛了。但共識機制作為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當未來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於現實時,確實需要不斷的改進以符合實際的需要,市場對此的爭論不休也是促進技術發展的必然路徑。

馬太效應動搖加密貨幣根基?

高額耗能是悲劇?

近日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在某網絡社群中發問:PoW機制每年消耗數十億美元,這個損耗超過了盜竊和詐騙,這難道不是一個悲劇嗎?

事實上,中本聰創造了POW機制,目的是為了規避人性,所以讓機器來參與工作量的競爭,他追求真正的去中心化,追求一個公平財富分配方式。他提出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使得眾多的自由主義極客被這種理念吸引,形成了龐大的社區。

但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挖礦消耗了大量能源。這些能源最終的呈現結果是——它確保了比特幣區塊鏈裡每一筆交易都真實無誤,真實可信,用一句爛大街的話來說:POW的能源消耗,最終化作了使用者對區塊鏈上信息的絕對信任。

那麼這樣的能源消耗到底值不值得?在金色相對論關於“礦機IPO”的討論中,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表示:“挖礦所說的電力浪費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不能說耗費其他資源可以,而耗電就不可以。這本身是一種成見甚至歧視。我個人絕對支持POW。從市場的角度來說,POW的價值和POS不一樣,如同麵包和壽司,這不是一個誰能取代誰的問題。說麵包費火,那你可以去做壽司。實際上市場只在乎這東西好吃不好吃,根本無所謂費火不費火。”

蜂窩聯合創始人林念龍認為PoS和DPoS也並非完美,賄賂選票非常嚴重,安全性也沒有PoW高,一棒子打死PoW是不對的,其實PoW是相對公平的發行虛擬幣的機制。關於對PoW挖礦資源浪費這一觀點的看法,林念龍表示:我很想反問那些質疑PoW的人,沒有更好辦法的時候,不要去尖銳的指責。光說問題,不說解決辦法,“管殺不管埋的做法”,不妥。同時他還表示PoW的幣種不適合作為用戶日常支付手段,更像黃金的儲備貨幣性質。

“POW機制的算力並未對網絡做出多大的貢獻,大量的算力都在計算一個毫無意義的方程式去爭奪記賬權,使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的浪費,這些資源都可以通過改進共識機制讓其產生更大的價值。”NULS聯合發起人冉小波在接受金色財經獨家採訪時指出,“隨著區塊鏈的發展,區塊鏈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使用頻率不斷上升,對區塊鏈的性能要求不斷提升,所以POW已經不能支撐大量的應用需求,當然也有很多的解決方案在探索中,例如以太坊的分片技術等。”

MATRIX CEO陶鷗則對金色財經表示:“POW 通過能源來買信任是否值得主要取決於PoW的工作量證明中的工作量是在用於計算什麼結果,計算Hash,當然不值得,因為Hash對人類和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每個比特幣6000美金的成本純屬浪費。 ”

RRC創始人劉爽在接受金色財經獨家採訪時說道:“首先我覺得僅僅從虛擬幣的角度來說,POW的確不一定最好的解決方案。當初設計POW機制的前提,是中本聰認為算力和計算節點是均勻分佈的,相對公平的。礦機的出現的確嚴重的破壞了整個體系的平衡。現在的市場結果肯定是與原本設計者的初衷大相徑庭。”

馬太效應引發作惡?

不僅僅是對POW機制能源浪費進行質疑,Vitalik在社群中還對算力集中問題提出質疑,他指出,比特大陸及其控制的礦池控制了比特網絡53%的算力,這難道不是致命的問題嗎?

無獨有偶,近日PoWx基金會的開發人員把“矛頭”指向了比特大陸,他們認為比特大陸生產的挖礦硬件佔到了市場的50-80%,對整個比特幣網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PoWx基金會呼籲比特幣社區能夠改變比特幣挖礦算法。PoWx主張比特幣採用一種被稱為“光學”optical)工作量證明的新技術,它可以利用一種更節能的激光技術作為挖礦的基礎。

NULS聯合發起人冉小波表示:“POW機制是最早的區塊鏈共識機制,有很大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現在依然是區塊鏈項目中共識最大的一種機制。但是現階段來看,人依然在金字塔的頂端,所以人性是不可規避的,POW並不能規避人性,隨著礦池的發展,使得POW機制開始變得中心化,馬太效應在POW機制中也體現了出來。”

那麼PoWx基金會呼籲的新的工作量證明機制真的有效嗎?不可否認,改變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算法絕非易事,而且肯定會是整個加密貨幣行業裡一次異常重大的事件。如果“光學工作量證明”成為正式提案,意味著未來每個比特幣用戶都需要更新軟件。如果該提案遭到大量用戶反對,甚至可能導致比特幣被分成兩種不同的加密貨幣,類似的情況已經在比特幣現金身上發生過——由於對項目技術方向產生分歧,導致比特幣出現了分叉幣。

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用戶是否真的想要“光學工作量證明”算法,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由於比特幣是一個權力下放的系統,用戶意見可以發揮決定性作用。而且假設現行的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算法被“光學工作量證明“取代,是否還會存在另一個問題——即比特幣挖礦會不會再次出現集中化?這也是一個未知數。

以太坊拋棄POW之路前景不明

事實上,以太坊也採用了POW機制,且用了很長時間,現在對POW提出質疑,似乎時機選取略顯微妙。是迫於提升性能,還是算力威脅真實存在,或是面臨其他公鏈競爭的不得已而為之?此外,以太坊提出“先過度到PoW+PoS,再徹底拋棄pow” 的路徑實施目前看來進度很慢,能否成功似乎也是未知數。

NULS聯合發起人冉小波在接受金色財經獨家採訪時指出: 我看過很多Vitalik寫過的文章,以太坊最早使用POW機制,有著和中本聰一樣的願景和目標,然而以太坊提供了智能合約環境,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生態,而不是單一的數字貨幣系統,這使得對區塊鏈性能的要求必然要高得多。當Vitalik看到現如今以太坊面臨的困難時,他始終不忘初心,一直追求最初的目標,試圖在技術上不斷突破,這也是我為之對他傾佩不已。他提出了更改共識機制,但是想要更改共識機制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以太坊有一個龐大的社區,更改共識機制使得社區中充當生產者的礦工部分的利益並不一致,然而POW機制的以太坊中,礦工才是區塊鏈的決策者,所以以太坊基本上從POW直接過渡到POS是非常困難的。以太坊的升級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社區難以達成共識,如果直接升級做硬分叉,則可能造成社區的分裂,大部分以太坊上的生態也會分裂。”

MATRIX CEO陶鷗則對金色財經表示:“以太坊的路徑實施本質上是對網絡升級,提升性能,但事件導火索一定是來自於其他公鏈的競爭。這是一個共識改變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把共識看做一個遊戲的遊戲規則,最初加入遊戲的人都是因為認可了遊戲規則才會加入的,但當我們提出要改變遊戲規則時,我們也必須依據遊戲規則來改變遊戲規則,就是說共識的改變的達成是必須基於原有共識規則達成一致後才能修改。遊戲規則的修改如果會傷害很多老玩家的利益,而老玩家在原有的遊戲規則(共識)中還有自己的影響力,這就必然導致遊戲規則修改進程的停滯。”

RRC創始人劉爽則進一步指出:“以太坊選擇放棄POW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以太坊目前的性能問題已經非常明顯,如果想走的更遠,以太坊勢必要解決根本問題。但以太坊的實現路徑我認為有點過於迂迴,時間和結果都沒法預期。這種狀態很容易給其它的公鏈留下機會。畢竟在原有的成熟體系上改造,要比重新開發一條鏈難得多。大船難掉頭,我覺得以太坊面臨的核心問題還是原有的用戶利益問題。處理不好,可能全船傾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