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滴滴顺风车事件:管理好你的社交形象

  每一个悲剧的开始,不管结局如何,往往都会以一个悲剧的方式结束。最近引起广泛重视的“空姐乘坐顺风车遇害事件”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最近网上各种言论层出不穷,“评论有风险,公号需谨慎”。毕竟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这无论对于家人,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言,值得吸取的教训还是很多的。在这个我们不做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我想此刻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都是不负责任的。

评滴滴顺风车事件:管理好你的社交形象

不得不说,顺风车自带“社交属性”

  其实客观讲,滴滴平台(我们还是称之为“小桔科技”,这样被和谐的风险小一些)真正在践行着共享出行的出行方式。首先是“拼车”还是选择“单程”,完全由司机决定,或者是由司机和乘客共同决定,而不是简单由滴滴平台决定。再者其实一次乘车之后,乘客和司机就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构筑起更为“密切”的拼车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就没有滴滴平台什么事情了。比如说我常常在某个时间段下班,然后呢,总有个司机在那个时间段路过我公司的楼下,这就可以完全绕过滴滴平台了。真要是郎情妾意,发生点儿啥这就真的跟滴滴平台没有半毛钱关系。综合说起来,滴滴顺风车从出现的时候其实就自带了“社交属性”。

你的“人设”无处不在

  现在我们对于“人设”这个词已经是不陌生了,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人设”的命运却可以有着惊人的相似。人不能总是活在“人设”中,但是我们的人设往往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曾经我也在网上看了这样过激的评论,“如果她不是空姐,她长得不是这么漂亮,会不会就没事。”其实在很很多时候,人的自我选择能力是有限的。成不成为空姐是她的职业选择,是不会需呀修饰打扮是这份职业对她的要求。而这一切不能成为她为此受害的理由。我是做HR的,这不意味着我就可以没有良知,一位站在企业角度去欺骗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底线。一份职业给人的外在形象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幻想,比如护士、医生、教师……但是其内在的职业素养才是她职业人设的精髓。

管理好你的“社交形象”

  临了,我们引出这个词“社交形象”。简单说,就是你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给别人呈现出来的形象。我们说滴滴顺风车可以公布客户的信息包括照片,其实这本身就是传递“社交形象”的平台,你是那种一看就让人感觉端庄、大方,还是那种风情万种、让人想入非非。毕竟这里我们说的很明确,是“社交形象”,你希望你的朋友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眼光看待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