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据国内新闻媒体报道,“近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中南大学联合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贮箱瓜瓣。该瓜瓣直径达10米级,强度提升10%,且成形精度达毫米级。据该项目研制人员介绍,土星5号运载火箭贮箱的瓜瓣直径也达10米级,但其每一块瓜瓣均为拼焊而成,而火箭院研制的10米级贮箱瓜瓣一次成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火箭贮箱瓜瓣。目前,我国最大的贮箱瓜瓣为直径5米,为直径5米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所研制。10米级贮箱瓜瓣成形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10米级贮箱原理样件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火箭结构轻质化作出突出贡献”。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后,地区资源与能源紧缺,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极限。人们纷纷研究太阳能,核能等替代能源。据科学家研究,月球上可能含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例如,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地球上一年消耗的各种能源总能量的2.5万倍。月球有一面永远对着地球,只要在月球上每隔120度,共3处安装太阳能发电站,就可以24小时不停的发电并向地球传送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干扰,太阳能发电效率大大提高。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月球上的氦3资源也是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氦3是氦气的一种同位素,氘与氦3聚变是目前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地球大气中大约有4万吨氦3,极难开采和利用。1985年,专家们通过分析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带回的月球岩土样品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物质氦3。据估计,月球表面约有数百万吨氦3,如果用来提供人类的所有能源,约够数千年之用。据新闻报道,随着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已完成概念设计,并于2017年底启动了工程设计,预计于2028年正式开工建设,准备在我国建造世界第一座核聚变商业示范堆,这也标志着在不远的将来,核聚变发电或许有重大突破,对经济性的聚变燃料需求将变得十分迫切。当然,国外媒体的看法可能很不同,据三年前日本《外交学者》刊文称,我国登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日媒称,“谁得到氦3材料,谁就将将成为世界新的霸主,一吨氦-3带来的破坏能力相当沙皇炸弹的1.5倍,一次可炸毁数千个广岛长崎”。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据资料报道,目前有意登月的的国家除了已经成功登月的美国以外,俄罗斯,欧空局,甚至印度和日本都制订了探月与深空探测计划。俄罗斯甚至计划将25吨的氦3用太空拖船运回地球,在月球上“采矿”。我国在成功实现载人飞船,载人空间站,发射嫦娥号探测器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下一步如何进行太空探索是热爱航天的国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据资料报道,我国的航天部门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利用长征五号进行登月的构想,据资料称,保持火箭的5米直径不变,在已经研制成功的长征5号火箭上进行大改,长度由50米变成72米,由四个助推器增加到6个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约25吨翻倍增加到50吨。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该飞船由登月舱+服务舱+返回舱组成,一次载人登月共发射3次长征五号增强火箭,第一天发射奔月变轨一子级,第二天发射奔月变轨二子级,第五天发射登月飞行器和绕月及返回的飞行器,飞船各舱段在太空组合对接后再奔向月球,来回总共需要18天。这种登月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研制成本,但最大的缺点是3次发射都不能失败,飞船各舱段在太空组合也必须一次成功,如果发生了故障,对航天员的要求极高。而上述最新的新闻报道,据分析很可能我国的决策机构决定还是研发一种类似“土星”5号火箭,直径10米的重型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00吨以上,奔月轨道运载能力为50吨以上。

最新消息:日称中国登月计划是为了第四代核武器

这种方案从地球到月球载人登月只需一次发射,一次交会对接,其安全性可能更好,整个工程的风险也大大减小,这也是对登月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负责任的态度。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及科技实力大大超过美国的登月时期,贵州500米口径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成功投运,对月深空测控通信也毫无问题,如果在2030年研制成功并成功实现全球第二个载人登月,将在政治上,科技上,国际影响上获得巨大成功,引领与带动国家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大大振奋国人的志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