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會戰,軍民用血淚換來了一場大勝

1968年7月3日,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逝世。說起王耀武,他可以說是一代名將。特別是八年抗戰,他幾乎“打滿全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八年抗戰,他有七年是在前線度過的。而他最為輝煌的是上高會戰。

上高會戰,軍民用血淚換來了一場大勝

上高會戰中的中國士兵

決戰華陽

1941年3月15日凌晨,上高會戰正式打響。3月20日,日軍34師團開始和王耀武的74軍主力交火。日軍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戰法陰鷙,調動大軍攻擊74軍57師的側翼華陽。華陽一旦失守,不但57師危險,而且整個74軍都非常被動。

這時,王耀武看準時機,果斷派出警衛營,立即趕赴57師陣地,給予增援。同時命令51師師長李天霞立即抽調1個團,限15分鐘內跑步佔領華陽。如果失職,軍法嚴懲!

李天霞知道王耀武的脾氣,不敢怠慢,立即抽調51師補充團,讓他們丟掉包括水壺在內的所有行李,只攜帶槍械和彈藥,火速趕往華陽。

當時有6架日軍戰鬥機和轟炸機在51師補充團上空,反覆掃射轟炸。由於軍情緊急,該團根本顧不上躲避,就一路狂奔地趕到華陽。

期間日軍戰鬥機不斷俯衝掃射,不時有官兵中彈倒地。日軍飛機的7.7毫米航空機槍的子彈威力很大,中彈非死即傷。可是此時那還能顧得了這個,前面的戰友中彈倒下,後面的衛生兵立即停下來包紮,其他部隊跳過這個受傷甚至已經戰死的同伴身體,繼續前進。

這樣的急行軍並沒有白費,74軍51師補充團前腳剛到華陽,日軍後腳就趕到,雙方相差不到半個小時。51師補充團率先佔領了有利地形,迎戰前來增援的日軍。

補充團有名叫周陶的中尉排長戰鬥在第一線,他帶領全排用幾挺機槍擊潰了日軍數次衝鋒。

日軍丟下一地屍體潰退後,改用火炮和飛機猛烈轟擊周陶所在的華陽峰陣地,隨後再次衝鋒。

上高會戰,軍民用血淚換來了一場大勝

上高會戰示意圖

日軍攻勢猛烈,衝鋒部隊又多。激戰中,周陶排長身上被炮彈炸傷多處,出血很多,另有10多個戰友傷亡。排裡一個班長急道:鬼子攻得太狠,兵力又多,我們是不是往後面撤一撤。排長你的傷勢很重,血流得太多了,也需要儘快去後方治療!

周陶當時就像個血人,但卻堅定地說:胡說,再撤就撤到湖南去了。老子死也要死在江西!

由於排裡面戰士傷亡很大,幾乎打光了,周陶親自操縱重機槍掃射。結果,日軍集中各種武器攻擊周陶的重機槍,子彈如雨點一般飛過來。

周陶顧不上躲避,用機槍猛烈掃射,斃傷了七八個敵人,日軍見狀慌亂地退了下去。

但此戰中,周排長的胸部也被子彈擊穿,血噴了一地,人也倒下了。

旁邊戰友們趕忙扶住他,拿出一個急救包要替他包紮。

他卻用力推開戰友的手,說:“我不行了,別浪費了。我們一個排也就這幾個急救包,留著給其他傷員吧。這就算我最後一次報效國家吧。”

一句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壯烈殉國了。

機槍排還活著的官兵,被周陶的英勇所激勵,全排誓死守住陣地,再沒有一個人撤退。

軍民浴血奮戰

日軍在攻擊57師側翼華陽的同時,還切斷了57師的後路,彈藥物資都運不上去。57師師長餘程萬心急如焚,幾次打電話給王耀武,請求支援。

王耀武命令工兵部隊,不惜一切在日軍炸燬的錦江橋旁修了一座浮橋。路通了,日軍的飛機還在空中盤旋,時刻都有被重新截斷的危險。

時間就是生命!中共地下黨員、上高縣縣長黃賢度沒有半點遲疑,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首先衝上浮橋。

支前群眾深受感動,群情激昂,身背彈藥,形成一股不可阻遏的人流,躍上浮橋。敵機扔下的炸彈在河水中炸起了沖天的水柱,浮橋在劇烈地顛簸震盪。人流滾滾,糧食彈藥源源不斷運進前線陣地,一條鋼鐵運輸線就這樣飛架錦江兩岸!

上高會戰,軍民用血淚換來了一場大勝

上高會戰中繳獲的日軍武器

王耀武看到這浩浩蕩蕩的運輸大軍,這些純樸而又剛毅的父老兄弟,為了抗日衛國保家鄉,竟是這樣視死如歸,赴湯蹈火,拼命支前,會是是咋樣一番感慨呢?不知道若干年後,他看到民眾以同樣的熱情支援共產黨的部隊又是什麼心情。

57師拼命抵抗,加上民眾的大力支持,牽制了日軍的許多力量。加之王耀武在上高地區修築了密集的工事。最終在上高決戰時,日軍潰不成軍,傷亡16000餘人,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