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簽贈


名家故鄉詩意贈,清明周口文化興

———著名作家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開展講學籤贈活動

4月2日至3日,著名作家劉慶邦攜其非虛構文學《我就是我母親》深入周口幾個縣市,以演講及現場籤贈的互動方式,開展以“弘揚孝道、傳承文化”為主題的系列籤贈活動,與廣大在校學生和文藝工作者展開心靈對話。本次系列活動共分三場,分別在沈丘槐府、周口師範、淮陽蓮舍舉行。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同時,這也是翰高人連續六年聯手劉慶邦先生,在周口地區開展的(六年沈丘、兩年周師、一年淮陽)計九場次近萬本書籤贈的系列文化活動。是翰高牽手公益、堅守初心的炙熱情懷;是對文學名家的由衷崇敬、虔誠追隨;更是熱愛家鄉、回報家鄉的赤子之心……

劉慶邦,周口沈丘走出來的著名作家。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著有長篇小說《紅煤》《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等五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等二十餘種。短篇小說《鞋》獲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曾獲北京市首屆德藝雙馨獎。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劉慶邦先生返鄉籤贈活動令整個周口文藝界沸騰了,不僅眾多的作家、文學愛好者、莘莘學子喜形於色;就連淮陽縣委書記馬明超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俯身劉慶邦先生身旁為他籤贈的每一本書,掀開扉頁恭敬遞上;周口市副市長王少青聽聞連夜趕赴淮陽,陪籤贈至深夜的作家共進晚餐。白饃沾蒜泥、鄉音飆詩韻的濃郁鄉愁……這幕幕周口文化的清明盛世情境,令作家眼熱心醉、令莘莘學子暖徹心扉!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一個作家是不是真誠的,一個作品就能看出來,一個作家寫久了,他文字裡面帶著這個作家的氣息,帶著他的呼吸,帶著他的氣質。——劉慶邦《小說的種子》

作為此次籤贈活動的“主角”之一——劉慶邦的新作《我就是我母親》,一經問世,就掀起了各界人士和莘莘學子們的閱讀熱情。該書不同於劉慶邦以往的寫作手法,這是一本記錄著他守護病重母親的紀實日記。上半部分“筆記變成日記”,記錄了辛酸悲傷的陪伴治療過程;下半部分“我成了沒孃的孩子”,血淚斑斑的句子裡隱藏的悲痛讓人不忍卒讀。

“母親是我的第一個老師,她不僅給了我生命,還給了我精神和靈魂;如今,母親不在了,我還在,我在繼承著母親的生命……”正是有著對母親深厚的情誼,讓劉慶邦在陪伴、守護病重的母親期間,用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母親的點點滴滴,也才有了《我就是我母親》這本書。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在周口師範的籤贈活動中,翰高員工高明天在聽完劉慶邦先生的報告之後,熱淚盈眶地寫下了自己的感言:“《我就是我母親》傳承弘揚孝文化。百善孝為先,誰說沒有信仰,母親就是我的信仰!誰說沒有宗教,母親就是我的宗教!立身立言先聽母親的話!千好萬好母親對你最好!”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也有人思索:“劉慶邦老師的巨大創作能量的源泉是什麼?平和表象下的生命激情與立向高度的內核是什麼?”其實,我們從他的《我就是我母親》一書中可以找到正確答案。這就是平常而神聖的兩個字——母親!是哺育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的故鄉母親。是飽經多少風霜雨露,卻從不言一生辛苦的偉大母親。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卻走不出故鄉母親的視線。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作為一位文學愛好者,也是著名作家劉慶邦先生的粉絲。獲得籤贈後不忍釋卷,當翻完最後一頁,沒有讀完後的酣暢淋漓,而是有種震撼心靈的感傷和感悟。這部日記式的作品,記載了作者母親患病到病逝的全部過程。從發病、陪伴、治療,到返鄉、病逝、治喪,在文字中偶爾閃現的生活狀態和細微的小事中,一位豫東老母親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如一幀幀幻燈片似的從他筆尖閃現。樸實厚重的行文風格,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輕聲細語地拉家常。在緩慢、真切的語境裡,體會到母子之間那種深沉的、內斂的愛;領略人間不棄不離的親情相伴;感受失去親人的深深絕望和撕心裂肺的疼痛。可以說,劉慶邦先生文字能力已到了返璞歸真、信手拈來的境界,有著拙樸不雕的自然之美。他善於發現,往往從一件看似平常的日常事物入手,然後娓娓道來,於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發現哲理,給人鼓舞,催人上進。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地域文化對一個小說家的滋養非常重要。一是母親,一是自然,一是童年的生活,是成就一個作家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劉慶邦,周口作家的領軍人物,懷著對“家鄉樸素人性美的溫愛”,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呼應了中國文學的共同思考,並“體現了中國現代作家某種共同的風格”。這位“捨得投入自己生命”懷著“悲憫情懷、與大眾心連心”的著名作家,其創作情懷不能僅歸結於懷舊和戀鄉,而是“源於心靈,是內在生活”。他認為——寫作的過程,也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這也是作家最樸實的情懷初心。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劉慶邦先生的作品,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和美好期待。他筆端流淌出來的文字,記錄著一代又一代豫東人的夢想追求,與生活狀態的不斷改善,是豫東平原詩意鄉愁的再現。這種紮根於人民、紮根於生活的情懷深沉而單純,真摯而熱烈。

《我就是我母親》某種意義上,既是作者本人最痛苦的一段生活經歷,又是其寫作生涯的里程碑。恰恰是這種煉獄般的心路歷程,傳達出的樸素情懷和孝道美德,直接體現了一個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進化中,一直堅守的文化底蘊。同時這種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命脈,是涵養我們民族生命的重要源泉。“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而這種真實的,不虛偽、不造作、不矯情、不粉飾的文藝作品恰恰是當前最需要的,其蘊藏的傳統文化內涵和精神財富更是值得讚美和繼承。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沒有哪一個有責任感、有成就的作家,不是一個善於思想並具有悲憫情懷的人。這是作家的使命所在。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的今天,周口湧現出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更有許多文化、文旅、文創團隊自覺投身於繁榮發展周口文藝事業的實踐中,積極推進家鄉文化創新、努力創作文創精品。翰高人在清明時節聯手劉慶邦先生,開展的籤贈作品文化活動恰逢其時,弘揚孝道、讚美母親,是文化工作永遠的主題。正如翰高人在家鄉播撒“花海”的種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東風吹開花千樹、三川文創競繁榮”。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我們文藝工作者應該向劉慶邦先生學習,走出周口、迴歸周口。講好周口故事、譜寫周口篇章;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傳播家鄉的文化之美、地域之美;用真情記錄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謳歌周口燦爛的盛世美景。正如周口市委書記劉繼標在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式上所言:“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共進,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用奮鬥的汗水澆灌錦繡三川,用奮鬥的雙手繪就大美周口,用奮鬥的初心回應群眾期盼,用奮鬥的豪情鑄造周口輝煌。”

名家故鄉詩意贈 清明周口文化興——劉慶邦連續六年返鄉講學籤贈

“千年潮未落,正是揚帆時”。在一千多萬有情懷、有決心、有能力的周口人民共同努力下,周口一定會再現“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的盛世輝煌!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周口美好的明天,為了周口人民的幸福,投身到文化、文旅、文創事業中來,為周口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奮鬥!(文/倪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