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今天早上,在小區裡遇到一位朋友,她向我抱怨她丈夫不管孩子,她家小孩正在經歷一種喪偶式教育。我有點納悶,我經常看見她老公下班後,帶著孩子在小區沙堆裡玩,於是我問她:你家老公怎麼不管孩子?

“孩子吃喝拉撒他都不管,好像孩子就是我一個人的事!”朋友一臉不滿的說道。

“你家不是有婆婆照顧嗎?難道你婆婆不幫你?”

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朋友搖搖頭,說道:“婆婆很勤快,家務活都不讓我做,也幫我一起帶小孩。但我老公從來不幫我,孩子吃飯、洗澡從來不插手。別人家的老公下班後都做起了超級奶爸,為什麼我老公做不到?”

我明白朋友的意思,她並不是帶孩子累,也不是她老公不管孩子,只是她老公沒有幫她一起照顧孩子,心裡感到不平衡。

我是一個相對傳統的人,在我心目中,父親的主要功能是擔負起責任。我並不是提倡父親不做家務、不照顧孩子的起居,只是他需不需要擔起這份責任?如果孩子的母親在家沒人幫忙,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很累,孩子父親回家後也是這樣不管不顧,那這個孩子的父親是不負責任的,至少對自己妻子不負責。

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而對於孩子,父親責任更大!

我有三個姐姐,家裡是四千金。在物質及其匱乏的80年代,解決溫飽還是第一要素,我們家又在極其偏遠的農村,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十幾畝地。在我三歲之前,除了農忙時節,我很少接觸過父親,因為他每天很早出門,很晚才回家。

直到有一天,我看著別人家小孩的父親帶她去街上買燒餅,我哭著跑回家問母親:“為什麼別人父親這麼好?我父親在幹嘛?”母親脾氣大,直接罵了我一頓。

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第二天早上醒來,我就發現枕頭邊上放著5毛錢,我當時還以為是母親不小心掉在那裡的,後來才知道是父親知道我昨天的舉動後,早上出門前放在這裡。

到我上五年級時,父親在家的時候就多了,那時我也知道父親前幾年幹嘛去了,他是去另一個鎮上挖煤,後來煤礦塌了,失業了。那時我父親才36歲,看起來快50歲了。儘管父親沒再早出晚歸,但哪裡有活,他都會去做,他是大家心目中的水工、電工。

左鄰右舍的人經常問我父親:你家一個男娃都沒有,幹嘛這麼賣力?女娃還可以去外面打工給家裡掙錢,你也應該享點清福,40歲不到,就老的這麼厲害。

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我爸很少回答他們的問題,只是笑一笑,而我們四姐妹都知道原因:父親想讓我們每個人都讀大學!這也是父親辛苦幹活的主要原因。

在我準備升初中時,我大姐正好考上大學,家裡很困難。那是我第一次見父親哭,因為我三姐主動提出不想讀書了,那時我三姐才15歲,託關係被送去學裁縫。

等到我讀大學時,家裡也富裕多了,還蓋了一棟新房子。可是好夢不長,我父親在那年被診斷出:小細胞型肺癌。

母親是愛,那父親就是一種精神,你心目中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精神?

父親很不甘,但是他也比較欣慰,家裡出了三個大學生,而且還是女大學生,要知道我們那裡很多家長都有重男輕女思想,很多女孩子初中沒上完就去打工了。父親唯一虧欠的就是三姐,對於三姐,父親說自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沒想到,父親把自己的責任看的這麼重。

從父親生病到現在,十年已經過去了,身體還可以。大概跟我們的照顧有關吧,我大姐是一名內科專家,我是一名心理醫生。但能擁用現在這麼好的條件,跟我父親的那顆責任心有很大關係。

在我心目中中,所以父愛代表了一種負責任的精神,他的最大責任就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未來,其他責任都是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