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部分不能稱爲識大局

清舟

天子不敢遺棄、遺忘小國的臣子,更不敢遺忘諸侯。諸侯不敢欺侮鰥寡孤獨之人,更不敢對不起士民。大夫不敢失去臣妾之心,更不敢失去妻子之心。這些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求得和平安穩,當然有了和平安穩,才能有發展富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孝治,也就是以孝來治理,有一個原則,不遺漏任何人,任何群體,任何組成部分。天下是由萬國組成的,所以要得萬國之歡心,諸侯國是由百姓組成的,所以不敢歁侮。大家需要注意,這裡說的百姓是指的貴族,而鰥寡孤獨是指國民當中最弱勢的群體,把百姓和鰥寡孤獨合在一起就代表全體的國民。家是由人組成的,所以要得人的歡心。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臣”在古時候最早是指的臣僕、臣屬,而並不一定都是大臣。“妾”也是和奴僕差不多的身份。與後世所說的“妻妾”意義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在孝經的作者看來,天下、國、家,都是個整體,治理天下要從全天下的整體出發,從全天下著眼,為全天下著想。治國要從全國的整體出發,從全國著眼,為全國著想,治家要從全家的全體出發,從全家著眼,為全家著想。

這與《道德經》中所說的“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是一致的思想。

不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單位,總有一些人是精英,一些人普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同樣存在著誰更重要的問題。這確是事實。但並不能因此就忽視那些看似不精英、不重要的群體或人物。否則就不是一個真實完整的國家、單位、家庭了。那樣的話,即使能暫時繁榮,最終也是會解體或消亡的。

如果大家覺得不好理解,那麼我就講個故事給大家聽。

魯宣公二年(前607年)春,鄭國公子歸生受了楚國的指使,率領軍隊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和樂呂率軍迎戰,兩軍在大棘這個地方相遇,大棘是個古地名,舊址在今河南睢縣南部。大戰前,華元殺羊犒賞將士,沒有分肉給自己的御者羊斟,御者就是駕御戰車的人。二月壬子日,兩軍大戰。羊斟對華元說:“前日分肉的事,您執掌,今天的事,指駕御戰車,我執掌。”說完就把戰車駛進了鄭國軍隊之中。結果華元被擒,宋軍因而大敗,樂呂也被俘虜。同時被俘的還有四百六十輛戰車,二百五十名將士,其中近百人還被割下左耳,割耳朵是為了計算俘虜的數量用來報功。這就是“各自為政”這個成語的來歷。

羊斟的所作所為,受到了後世的一致批評,說他不識大體,不顧大局,使自己的國家遭受失敗,人民蒙受恥辱和損失。這當然沒錯。可從另一個角度說,華元並沒有將全軍視為一個整體,忽略了羊斟,是不是也值得批評呢?從孝經的角度來說,這是當然的。

忽視部分不能稱為識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